项目序号:1308 |
项目编号:Ⅵ-7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所属地区:福建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
保护单位:福建传统詠春拳(海峡)文化发展中心 |
咏春拳是中国武学历史上为女性所创的拳法之一,故又称“女人拳”。其拳理充分剖析女性弱点和特长,巧妙地利用人体力学、杠杆结构、三角力学等原理,精确把握与利用空间,具有快稳准狠的特点。福建咏春拳由福建福清南少林五枚师太创于明末清初,最早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后在我国南方多个地域广为流传。
福建咏春拳拳法套路分为“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器械则主要有八斩刀、六点半棍和木人桩。其中,“小念头”为入门基本功,主要训练上、中、下结为一体;“寻桥”为中级套路,是在小念头的身形、步伐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手、身、步合一,攻守合一;“标指”为高级套路,以攻为守、以进为退。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器械方面,八斩刀刀法以“永”字笔画中的点、横、折、竖、钩、挑、撇、捺八法攻防为目标方向,故命名为“永字八斩刀”;六点半棍,是功力与棍法的六个方法“吞、吐、浮、沉、标、封”,半就是斜,是指棍攻防的法度;咏春拳的木人桩法有108式,系为出师的咏春拳弟子为防拳技生疏而设。咏春拳以三角应力、支力、用力为主体的框架式结构,其马步结构是以三角为基础。拳法则简洁朴实,直接明白,以变克变,以巧制刚,强调寸劲,力不在大在于整,法不在多在于巧,充分反映出以巧胜拙的特性,讲求实际效率与注重效果。
福建咏春拳尊五枚师太为始祖,并形成各支派。它的传承严格按师承辈分来区分,具体是以咏春拳拳路名称“小念头、寻桥、标指、刀、棍”等来命名,咏春二祖即第二代是“小”字辈,三祖即第三代是“念”字辈,以下以此类推。迄今为止已经传承到“刀”字辈。
福建咏春拳从福建省起源并随着时代变迁逐步向全国乃至世界传播发展,影响较为深远,有利于传播中华武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该项目致力于通过个人修炼来完善人格,达到仁本礼用、尚武崇德、与人友善、淳厚处世、宽容万物的气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郑祖杰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项目编号 Ⅵ-77 |
项目名称 咏春拳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Ⅵ-77 |
项目名称 咏春拳(佛山咏春拳) |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