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梅山武术 
项目序号:1311
项目编号:Ⅵ-80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所属地区:湖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新化县 
保护单位:新化县梅山传统武术协会

梅山武术是梅山先民在长期社会和自然实践以及战争中创造的以防为主、攻防兼备、古朴无华、简洁实用的传统武术流派,流布于湖南梅山地区,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等地为代表。

梅山武术起源可追溯到北宋之前,形成则在宋末元初。宋代末年,张虎、周龙起兵抗元,创建以操练武术为主的“梅山黑虎教”,形成了梅山武术流派的雏形。明初,梅山武术在保留军事格杀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向强身健体方向发展,参与人数剧增,民间拳社鹊起,各种器械亦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武术套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山武术分拳术、器械、功法三大类。拳术有用于技击的36式单操手和86个拳术。功法有桩功、桶子功、筒子功、铁掌功、铁拳功等。器械有单刀、双刀、长矛、大钯、齐眉棍、铁尺、双锏、板凳等,其中齐眉棍、板凳、铁尺为梅山武术特有器械。功法套路繁多、短小精悍;手法勇猛刚烈,灵活多变;徒手搏击时多拳法,善用掌,少腿法,下盘扎实,步法稳健。

梅山武术历史上多以师徒传承,已到第二十代。代表人物众多,如明代的陈王命、刘国伦、李再昊、李廷禄等;清代的刘道举、刘胜祥、杨源琪、伍家绿、伍再先、游佳武等;1912年到1949年期间游石命、刘楚保、刘春山、杨三恒等人。改革开放以来,梅山武术依靠集体传承、教育传承,得到更加长足的传承和发展。

梅山武术是了解和研究梅山地区历史人文和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梅山地区古代军事与技击技能的发展状况,是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技巧的生动实践,承载着学武先学德、与人为善、和谐共处的武术道德,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570
姓名
晏西征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项目编号
Ⅵ-80
项目名称
梅山武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