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26 |
项目编号:Ⅶ-2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江苏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保护单位:常州剑波雅刻艺术品有限公司 |
象牙浅刻又称“象牙线刻”“平刻”,简称“牙刻”,是传统象牙雕刻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象牙浅刻的传承集中在江苏省常州市,是一种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文人雕刻,精髓在于“刻”。它以金属平刀、钩刀为工具,在象牙器具表面作毫米深浅的阴线刻画与刮琢,再用毛笔舔水墨、颜料对凹处进行填染而形成画面,是承载传统文化、体现江南特质的传统工艺美术。
常州象牙浅刻最早出现在清代,当时一些留青竹刻艺人同时进行象牙浅刻的创作。清末,常州人马志洪(字啸山)承祖上基业,在常州及全国各地兴办象牙店,雇佣和培养了一大批常州籍牙刻技师,均为牙刻名家,常州象牙浅刻由此发展兴盛,薪火相传。
与江南地域人文相融合,结合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常州象牙浅刻的艺术特征。作品以人文历史、山水花鸟、名家书画为主要题材,并伴有赋诗题款。牙刻载体多为象牙笔筒、书镇、印章、挂件、鼻烟壶、台屏等文房珍玩。牙刻风格早期着重以线条刻画表现作品的语境,清气高古;后逐步演变,充分利用象牙细腻质地,注重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刻画,工而不甜,简而不薄,勾刮剟琢,轻重缓急,注重水墨意境,注入文化特质,反映时代审美,原创精品不断涌现。
常州象牙浅刻主要以师徒授受传承至今。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已于2017年12月31日全面停止。文化部门积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转型,通过对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鼓励技艺名师从事相关艺术品修复工作,引导传承人用替代材料发展其他牙雕、骨雕等技艺,支持非营利性社会文化团体和行业协会开展研究等具体措施,确保该项目得到保护和传承。
常州象牙浅刻与我国传统的书画、文学、文玩、工艺美术等艺术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其作品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