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竹刻(莆田留青竹刻)
项目序号:345
项目编号:Ⅶ-46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福建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
保护单位:莆田市云起香材有限公司

莆田留青竹刻是利用薄似纸张的竹皮不同层次的颜色表面,融雕刻书画、诗文、印章、造型于一体的竹刻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留青竹刻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长月久,犹如初熟之樱桃、抛光之琥珀,颇受民众青睐;因格调清雅、技法精湛,常为文人雅士所藏玩,在我国工艺美术界享有盛誉。

福建多丘陵,竹子遍布。福建的兴化(旧时的兴化地区包括莆田、仙游,以及福清南部、惠安北部、永春、德化、永泰的一部分地域)竹刻早在宋明时代就自成流派,当时的雕刻艺术以浅浮雕、线刻为主,作品有笔筒、香炉、鸟笼和花篮等。清乾隆中期,刘氏入闽第36代裔孙刘材成崇尚民间艺术,创办竹木雕刻作坊,演绎竹子深雕、浅浮雕、缕空及留青等技艺。当时的福鼎、福州、兴化都出现了较多竹雕艺匠,竹刻制品受到官员和文人墨客的青睐。

莆田留青竹刻的特色在于书画与雕刻相结合,运用描、刻、挖、刮等技法,利用天然竹皮与竹肌不同的色差,以中国画笔墨为基础,巧妙地在薄薄一层竹皮上做文章,表现笔墨、意韵和刀味。其核心内容是将中华文化的理念揉合、延伸到竹刻中,并将笔墨意韵的干湿浓淡应用于刀法之中,在竹片薄如蝉翼的青筠上抒写性灵,挥洒意气,故其作品凸显三维特点,形神兼备,拥有书画笔墨的底蕴,折射出创作者的艺术追求。

莆田留青竹刻的技艺传承具有地域型、家族型和技艺型的特点。经刘氏家族七代人接力传承与发展,该项目存续状态良好。

莆田留青竹刻以中国画的笔墨为基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鉴赏价值。此外,该项目还有和睦社群、传承文化等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Ⅶ-46
项目名称
竹刻(徽州竹雕)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编号
Ⅶ-46
项目名称
竹刻(江安竹簧)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江安县
编号
Ⅶ-46
项目名称
竹刻(黄岩翻簧竹雕)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编号
Ⅶ-46
项目名称
竹刻(常州留青竹刻)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
编号
Ⅶ-46
项目名称
竹刻(无锡留青竹刻)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
编号
Ⅶ-46
项目名称
竹刻(宝庆竹刻)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
编号
Ⅶ-46
项目名称
竹刻(嘉定竹刻)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