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49 |
项目编号:Ⅶ-50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乐清市 |
保护单位: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乐清首饰龙是流布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一种民间灯彩艺术,流传于该市北白象镇、柳市镇、翁垟街道等地。乐清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商贸文化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是该项目诞生的基础。乐清首饰龙制作技艺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代姜淮《歧海琐谈》记载,当时乐清就盛传“村落糊楮,像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于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
乐清首饰龙因其具有民俗文化价值和较强的观赏性,一直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每年元宵节前后,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首饰龙游行活动,人们期望首饰龙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乐清首饰龙制作工艺复杂,集木工、油彩、纸扎、龙灯、刻纸等工艺技法于一体。在制作过程中,几种不同的技法交叉进行,是综合性传统手工技艺。一架首饰龙至少需半年时间才能完成。首饰龙一般长5米,高3米,宽2米,龙身分四层,四周贴饰精美绝伦的乐清细纹刻纸“龙船花”。龙身上有80多个楼阁亭台,浓缩了《封神榜》《西游记》等80多出戏,有近300个形态各异、各行各业的古今人物。整个龙灯暗装齿轮传动机关,摇动手柄,人物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首饰龙内部细致的造型包括磨粉、打铁、算命等36个老行当的场景,妙趣横生,逗人喜爱,仿佛一幅幅活生生的民俗风土画卷,蕴含广泛的人民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乐清首饰龙以家族传承为主,林氏家族和朱氏家族较具代表性。
乐清首饰龙包含着丰富的民间和地域文化内涵,以其造型精妙、制作技艺高超而闻名浙南沿海。作为集祭祀、游行、观赏与娱乐于一体的灯彩艺术,乐清首饰龙在促进民间文学、讲史话本和古典戏曲的广泛流传,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635 |
姓名 林顺奎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乐清首饰龙)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忠信花灯)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连平县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潮州花灯)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佛山彩灯)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洛阳宫灯)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汴京灯笼张)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秦淮灯彩)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苏州灯彩)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上海灯彩)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卢湾区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北京灯彩)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北京灯彩)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崇文区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湟源排灯)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湟源县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东莞千角灯)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泉州花灯)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仙居花灯)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仙居县 |
编号 Ⅶ-50 |
项目名称 灯彩(硖石灯彩)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海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