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74 |
项目编号:Ⅷ-24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桐乡市 |
保护单位:桐乡市文化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乡市子恺画院) |
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拷花布”,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利用物理防染印花法在自然白色坯布上隔染而成的传统民间染整技艺。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主要流布于浙江省桐乡市的崇福、石门、乌镇、梧桐等中心城镇及其周边的20多个乡村集镇。
桐乡蓝印花布是江南水乡一带的传统服饰织品,在桐乡还被广泛用于被面、蚊帐、包袱等日常生活中。蓝印花布整个印染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刻版、上浆、浸染、刮浆、漂洗、晾晒、整理。桐乡蓝印花布的图案题材十分丰富,排列自由多变,具有极为鲜明的江南风格。图案题材用典取譬、寄情寓兴,或梅兰竹菊或蜂蝶雁莺或琴棋书画,情趣盎然,逗人喜爱。构图中比较典型的是“团花”,俗称“皮球花”,遵循“幺幺”“幺二”“幺三”章法。在蓝白分明的图案中,夹有灰干绽裂的不规则冰纹,自然美观,被称作“手工印染的灵魂”。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属物理防染印花法,蓝印花布绘刻、印染技术难度较大,全部采用手工操作,以靛蓝作染料印染而成,具有耐洗耐晒、色性稳定、花纹愈洗愈明的特点。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历史久远,流传广泛。据桐乡有关镇志记载,清末民初共开办印染作坊数十家,其中较有名的是丰子恺祖父丰小康在1841年创办的石门丰同裕,以及崇福蓝家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的蓝茂丰等染坊。据《乌镇镇志》载:“吾镇染坊所染者,皆乡货,如绵绸布匹等料。”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地仍坚持蓝印花布生产的单位,尚有崇福蓝茂丰和协大等几个个体手工印染作坊。目前,蓝印花布厂有限公司、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等生产性保护基地,在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传统技艺生产的蓝印花布远销日、法、美、古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蓝印花布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民俗吉庆图案,流行不衰的“凤凰牡丹”“狮子滚绣球”等均为古版所传,这些图案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理想,予人以美的享受,彰显了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文化魅力和审美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哀警卫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4 |
项目名称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桐乡市 |
编号 05-2733 |
姓名 周继明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4 |
项目名称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桐乡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24 |
项目名称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凤凰县 |
编号 Ⅷ-24 |
项目名称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邵阳县 |
编号 Ⅷ-24 |
项目名称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