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384
项目编号:Ⅷ-34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玉屏侗族自治县文化馆(玉屏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艺术团)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
  玉屏箫笛也称“平箫玉笛”,因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龙凤图案,又称“龙箫凤笛”。据记载,其中的平箫系由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的郑维藩所创,玉笛则始创于清代雍正五年(1727)。平箫玉笛往往被人们当作礼品赠送或收藏,与茅台酒等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玉屏箫笛的制作有取材、制坯、刻花、打磨等工序,成品式样优美,雌雄成对。爱好音律的郑氏将制作箫笛的技艺视为传家宝,代代坚守其业,故郑氏箫笛在明代一度被列为贡品。清代咸丰年间,郑氏传人因家境萧条而被迫卖箫糊口,由此开始专制平箫,挂牌出售。后因产品供不应求,始打破嫡传规训,向外招徒传艺,扩大生产规模。至抗日战争时期,玉屏箫笛的生产有了大的发展,仅城区就有箫笛店铺三十余家,从业者八十余人。
  1949年后,箫笛制作技艺得到保护。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玉屏箫笛发展的鼎盛时期,产品连年获省、部优称号,最高年产量五十余万支,产值八十余万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乐器受到很大的冲击,箫笛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形势严峻。目前,玉屏箫笛制作技艺面临人亡艺绝、后继无人的境地,箫笛厂连厂长及管理人员在内仅剩七人,城区从事箫笛制作的老艺人也不足十人。如再不对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进行抢救、保护,这项特色手工技艺很快就会在世间绝迹。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1-0154
姓名
姚茂禄
性别
出生日期
1946.12
民族
侗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34
项目名称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编号
01-0153
姓名
刘泽松
性别
出生日期
1946.09.02
民族
侗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34
项目名称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