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427 |
项目编号:Ⅷ-7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 |
保护单位:杭州十竹斋艺术馆 |
木版水印技艺是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以木材为版、以水溶性材料为颜料,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的中国特有的字画复制工艺。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是这一技艺主要流传地之一。
杭州十竹斋木版水印是中国古代科技生产史上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彩色印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版水印技艺制作工艺特别,需对原作进行读解并依据读解进行分版,将不同版次的图形描摹于燕皮纸上,再将纸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依照文字或图像雕刻成左右反转的凸形。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均匀施压,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完成一次印刷。木版水印技艺的特征在于刻版和水印环节,使用前必精刨、细刨,再用细沙皮或“木梳草”打磨,而后是“上板”“起底”“打样”工序等。水印过程中,要细致把握作品中的一些微妙的细节和浓淡干湿的变化,复制出原作所特有的艺术风格。
明末胡正言创办的“十竹斋”,作品《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采用“饾版”“拱花”等技艺的套色叠印技术,被海内外学者、专家视为“神技”。杭州现代的套色水印木刻就是在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20世纪初,这项技艺面临失传,鲁迅、郑振铎等人率先提出保护“十竹斋木版水印”的技艺。50年代初,十竹斋木版水印引起了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版画系主任张漾兮的关注,嗣后,张玉忠、夏子颐、张根源、陈品超重新翻刻了《十竹斋印谱》、任伯年《探梅图》、潘天寿《雁荡山花》等大师作品,其水印达到了“下真迹一等”的美誉。
木版水印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法独到、刻工精巧、影响深远,发展后期与版画结合,丰富了雕版印刷的艺术内涵。这一技艺融合绘画、雕刻、印刷等多重技艺,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让高雅艺术大众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