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40 |
项目编号:Ⅷ-226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 |
保护单位:正蓝旗文体旅游广电事业发展中心 |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是蒙古族传统的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汉语直译是“白色的食品”,由天然纯奶制成,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目前主要流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地区,尤以正蓝旗具代表性。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的产品有鲜奶干、过滤察干伊德、奶酪等30多种。基本工艺是将鲜奶通过发酵转化、分离、温火炼制等手段,以不同的工艺和程序,加工出各种不同的察干伊德。分离出的乳清可以制成奶酒,实现鲜奶全部利用。察干伊德生产工艺复杂,工序细腻,技能精湛,其核心要素是在一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下,利用微生物转化打造出另一种质感的美食,并使营养得到升华。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以牛奶、羊奶等为主要原料,来自天然放牧的牲畜,保证了奶制品的纯正和营养,并采用手工搅拌和自然发酵的工艺对原料进行精细处理。
13世纪,忽必烈设立“畜群局”,专为元宫廷提供和制作肉和察干伊德。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诗句“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就描绘了当时奶食品文化。后相关技艺流入民间,正蓝旗继承了元代以来宫廷察干伊德的制作技艺,不断传承发展至今。目前这一技艺的传承呈现出积极而稳健的态势,在牧民家庭通过口传心授和生活实践世代传承。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承载了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为研究游牧民族奶食发展历程提供了史料。蒙古族视白食为高贵吉祥之物,无论是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敬奉祖先神灵,察干伊德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该遗产项目已融入蒙古族的日常生活,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903 |
姓名 陶高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蒙古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26 |
项目名称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