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515 |
项目编号:Ⅹ-67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
龙胜瑶族包含盘瑶、红瑶、花瑶三个支系。红瑶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和平乡、马堤乡、泗水乡、江底乡等瑶族村寨,因该支系妇女喜爱穿着红色锦衣(亦称“饰衫”)而得名。
龙胜红瑶服饰,主要指红瑶妇女的着装,品类丰富,涵盖青衣(素衣)、锦衣(饰衫)、花衣、花裙、青裙(素裙)、花鞋、头巾、包肚、腰带、围裙、围裙带、东摆、裙摆、脚绑、脚绑带以及银质饰品等。红瑶服饰通过不同的衣裙搭配来区分未婚姑娘、已婚妇女和老年妇女的身份。其中,锦衣与花裙是未婚姑娘的常见穿着,以玫瑰红为主色调,搭配白色纹理,充分展现出姑娘的艳丽与青春活力;花衣、花裙和素裙则是已婚妇女的着装选择,花衣上绣有花鸟虫鱼兽等图案,尤其在衣背处绣有一对虎爪印,这些图案承载着民族的生活记忆,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素衣和素裙是老年妇女的主要服饰,体现出人生暮年的朴实无华。
头巾的使用在红瑶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头巾的四角和中间绣有瑶王印,红瑶妇女包头时,需在额前留出一角瑶王印。未婚姑娘要用头巾将头发完全包裹,不得外露;已婚妇女包头时可露出额前发髻;老年妇女在一般情况下可不包头巾。瑶王印与花衣背上的虎爪印是红瑶服饰的标识,具有显著的识别作用。此外,红瑶服饰在不同的民俗活动中有着特定的穿着习俗。在婚礼上,所有女性无论老少都需身着盛装,并佩戴银质饰品,其中银饰胸牌必不可少;而在丧事中,男女皆需穿着素色衣服,衣、裙不能带红、带花。
红瑶服饰的传承主要依靠母女相传。当红瑶姑娘长到十四五岁时,便开始跟随母亲学习红瑶服饰的制作技艺,将红瑶服饰文化世代延续。
红瑶妇女借助针线,将世代积累的生产经验与生活知识绣在衣裙之上,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些绣纹逐渐成为记录红瑶历史的符号,因此,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红瑶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记录民族生活历史的重要文化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3003 |
姓名 潘继凤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瑶族 |
类别 民俗 |
项目编号 Ⅹ-67 |
项目名称 瑶族服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