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516 |
项目编号:Ⅹ-68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三门县 |
保护单位:三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三门祭冬是传承于浙江省三门县各乡镇聚族而居村落之中、在冬至节举行的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尤以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宗族祭冬规模较大、程式完整、传承完好。
三门县位于浙东中部三门湾畔,东濒东海,西枕天台,南邻临海,北接宁海,是海陆共生,多种文化交错共存的区域,旧时曾分属宁海、临海管辖。当地人耕海牧渔,耕读传家,所以特别尊重自然和重视家族关系。三门祭冬历史悠久,民间流传“冬至大如年”“清明吃苦燕,冬至吃甜圆”之说。康熙《临海县志•卷一•风俗》载:“冬至,粉秫米为丸,谓之冬至圆。设牲醴食馔荐之祖先。”光绪《宁海县志》载:“冬至屑糯米粉作汤圆,以赤小豆作馅礼神及祖考。”《临海县志稿•卷七•风土•岁时记》及三门宗族谱牒均有祭冬记载。三门聚族而居的特征,使三门祭冬得以通过群体传承一直沿袭至今,一直是三门县各村落重要的祭祀和庆贺性节俗。
三门祭冬包含取长流水、祷告祈天、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等环节,同时还伴生着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参与祭冬的人员包括主祭、陪祭、童男童女以及执事等,其人选的确定都遵循着严格的族规。在冬至日寅时,相关人员各就各位,祭冬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首先进行祷告祈天仪式,表达对上天的敬畏与祈求;随后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遵循三献读祝的传统流程。在整个过程中,来宾与子孙们听从司仪指挥,按照左昭右穆的顺序,如大雁排列般有序跪拜。祭祖礼成之后,开始上演祝寿戏,最后设宴款待村中老人,让这一传统习俗在热闹祥和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三门祭冬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保存至今的冬至节气民俗活动的代表,表达了对天地自然与祖先的感恩之情,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凸显崇尚祖德、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实现聚族睦亲和谐相处的目的,对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家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3004 |
姓名 杨兴亚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民俗 |
项目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三门祭冬)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三门县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梅源芒种开犁节)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送大暑船)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花垣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安仁赶分社)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安仁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石阡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班春劝农)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遂昌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九华立春祭)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国农业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