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14 |
项目编号:Ⅹ-13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景宁畲族自治县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 |
畲族婚俗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以及与汉民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婚俗。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志》以及景宁县惠明寺所存的《唐朝元皇南泉山迁居建造惠明寺报税开垦》(原本存于景宁敕木山村蓝玉堂处)记载,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年),就有畲民迁居景宁。畲族迁入浙江后,大多居住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保持着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畲族婚俗便是其特色文化之一,自唐代迁入浙江后一直传承至今。1924年,沈作乾在《括苍畲民调查记》中对畲族的婚俗仪式及对歌等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记录,至今这些习俗依然在当地传承。
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远房之间可以嫁娶。多数情况下,婚姻由媒人介绍促成,但也有个别青年男女在对歌过程中相识相恋,自许终身。畲族的婚嫁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女嫁男方、男嫁女方、做两头家、子媳缘亲,其中以女嫁男方为常见。女嫁男方一般要经过相亲、定亲、送糯米、选亲家、选行郎、送彩礼、拦路、借镬、杀鸡、劝酒、对歌等阶段。其中,拦路、借镬、杀鸡、劝酒、对歌等程序较有特色。
拦路环节中,当迎亲队伍快到女方大门时,女方的阿姨、舅母会拿来杉树枝拦在路上,一方面要求迎亲队伍放大量鞭炮,另一方面示意晚上一定要进行对歌。借镬是因为晚上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所以要借用女方的炊具来办酒席,女方会故意藏好炊具,要求男方的赤郎念谜语词,直到借全所有炊具为止。杀鸡时,男方的赤郎要杀鸡供奉祖先,执刀时不能让鸡血滴到地上,女方姑娘会在赤郎杀鸡时故意碰撞他,之后罚他喝酒。对歌则是在席间或晚上,赤娘和赤郎相互对唱,一直唱到新娘起身。
畲族婚俗属于群体传承,许多习俗活动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是畲族同胞了解和学习本民族历史的特殊教材,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增进家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载体,其所表现的伦理道德、民间习俗和审美理念,为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3059 |
姓名 蓝余根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畲族 |
类别 民俗 |
项目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畲族婚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瑶族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畲族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霞浦县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赫哲族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同江市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哈萨克族传统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嘎善文化传播中心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回族传统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彝族传统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美姑县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达斡尔族传统婚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 |
编号 Ⅹ-139 |
项目名称 婚俗(朝鲜族回婚礼)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