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泰兴花鼓
项目序号:1406
项目编号:Ⅲ-134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江苏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
保护单位:泰兴市文化馆

泰兴花鼓是发源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广陵区南沙乡秦家楼并活跃在周边县市的一种传统舞蹈,因其可用道具红灯照明,又名“夜火灯”。

据《明斋真识·广陵韵事》记载推断,泰兴花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历经多代艺人演绎传承,于150余年前成熟。泰兴花鼓起源之初,民间艺人往往以一家、几家或同村人自行组合,靠“打花鼓”谋生,平时挨户演出,或在街头、村头、庙会、集场做广场表演,如逢豪门大户喜庆堂会,则在室内表演。

泰兴花鼓热烈、欢快,喜庆色彩浓厚,可单独舞蹈,亦可边跳边唱。无论是舞蹈,还是曲调、唱词,均有完整圆熟的结构,风格独特,自成一体,极具地方特色。泰兴花鼓通常由6人表演,俗称“六人花鼓”,也可由2人、4人、8人、12人乃至上百人表演,基本为男女各半,其中数“六人花鼓”呈现最多。泰兴花鼓舞步动作幅度大,灵活风趣。其动作特征是晃头挺脖、扭腰摆胯、膝屈脚颤、腕活手灵。基本舞步有“颠三步”“喜鹊登梅步”“玉兔拜月步”“四方步”“小跑步”等,其中“颠三步”和“喜鹊登梅步”极为独特。泰兴花鼓的曲调主要有3个,分别为花鼓调、跨金索和倒花篮,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气氛热烈、欢快。泰兴花鼓唱词朴实,通俗易懂,艺人们一般在演出中现编现唱一些祝福、夸赞、幽默俏皮的歌谣,以愉悦观众。表演道具主要有红灯、莲湘、竹板、镗锣等,伴奏乐器有二胡、竹笛等。

泰兴花鼓传承脉络清晰,有历史记载的传承谱系有7代。经泰兴市文化馆的传承推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市各乡镇皆有表演队伍,且影响遍及江苏全省,培养了一大批花鼓的传承人和传承队伍,活跃于泰兴的各个乡镇和演出舞台,现有泰兴市龙河艺术团等12支民间艺术团队。目前,该项目存续状况良好,传承工作力度不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在群众中受到欢迎和积极响应。

泰兴花鼓是伴随着生产和民俗产生的一种民间舞蹈,长期活跃于节庆演出和喜丧活动场所,见证了泰兴近200年来的历史变迁,对促进泰兴乃至苏中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