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毛绣(察哈尔毛绣)
项目序号:1474
项目编号:Ⅶ-126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保护单位:察右后旗文化馆(美术馆)

察哈尔毛绣又称“毛植”,是蒙古族古老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现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翼后旗周边为核心传承区域,北京市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察哈尔毛绣以动物皮毛上的锋毛(退绒)为原材料,在纱网上栽植出各种动物图案形状,供人们观赏或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其制作程序繁多,工艺复杂,手法和技术难度较大,作品绵软柔滑、拙朴自然、形象生动,具有色彩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征。察哈尔毛绣材料天然,所制成品环保可靠,其作品既可作饰物观赏,亦可用作床上用品、座垫靠背、服装衣物等裘皮及皮毛制品使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其作品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两种,制作具有一定规程。动工前一天,制作者要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畏。

察哈尔毛绣制作流程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包括设计、选毛、鞣毛、浆毛、勾绒、剪毛、栽活、配景等。前期设计分画稿制作与非画稿制作(即心稿制作)两种,要求艺人既要熟识动物习性,对所制动物了然于胸,又要有扎实的描摹功力,达到心想手到。制作时,首先将皮毛鞣制,而后根据需要剪下不同长度和颜色的锋毛,利用其长短、色泽变化,根据动物形态,按照先后后前、先下后上的规律和皮毛走向,将锋毛栽植在纱网上,形成动物的基本轮廓;之后,给动物安置口、鼻、眼等外部器;最后,为所制动物配置背景,完成制作。察哈尔毛绣依靠传统的师带徒、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至今已传承五代。

察哈尔毛绣是中国传统毡罽艺术的优秀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毡罽工艺的历史演进,对民族传统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以皮毛为材料复制草原动物,反映出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优良传统,对于我们探索草原民族的生命观、生态观,研究其原始工艺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保护和传承它,对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民众审美情趣,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融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