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99 |
项目编号:Ⅷ-253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云南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
保护单位:永胜县文化馆 |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是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地处横断山脉、滇西北高原的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和三川镇的汉族居住地,并辐射至周边区域。永胜县盛产煤、砂金、铜等矿产资源,为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发达的交通,也为珐琅银手工制品的交易流通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了技艺的传播与传承。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以元代称为“鬼国嵌”的掐丝珐琅技艺为主,用银花丝在银质胎体上镶嵌图案,并在图案内填入珐琅釉料烧制而成。该技艺由元世祖忽必烈远征大理国的随军匠人带到云南。自传入永胜以来,不断融入白族、纳西族、藏族、彝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其主要工艺流程有化银、浇膜、压膜、制坯、造型、焊接、拉丝、掐丝、上琅、烤琅、洗亮、检验、包装等。其中掐丝、点蓝、烧蓝是核心工艺,难度最高。永胜珐琅银器的传统器具主要有首饰和酒具,其造型和纹饰图案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成品立体感强,色彩斑斓,为当地民众所喜爱。自明代以来,永胜珐琅银器就已行销省内外,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是云南名特产品之一。
20世纪90年代后,经过相关部门和从业家族近30年的不懈努力,传统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仅靠家族传承且传男不传女的惯例被打破,形成了家族传承、师徒相授、公司培训、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等多种传承方式,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传承区域也从永胜县扩大到大理、昆明、温州、深圳等地区。
珐琅器制作技艺在永胜数百年的传承中既保留了自身技艺特点,又融入了永胜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多民族文化元素,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及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碰撞、交流、融合、发展变迁的典型案例。近年来,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从业人数日益增加,市场不断扩大,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包容性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谭志平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253 |
项目名称 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