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08 |
项目编号:Ⅷ-262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海南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 |
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海南黎族的一种以动物的骨骼为主要材料加工出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传统技艺。海南地处热带,自然资源丰富,黎族先民们在这里从事采集、狩猎、捕捞、制作等活动,创造了黎族传统文化,骨器制作技艺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生活中,黎族人民对动物的骨骼尽其所用。骨料一方面来源于狩猎,另一方面是家畜宰杀后特意留下来的。黎族骨器的种类有骨铲、骨刀、骨刮器、打纬度刀、骨梭、骨镖、骨簪、骨梳、项饰、牛角号、火药筒等。骨器除了在生产、生活中作为实用具,在装饰、信仰等方面也保留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人形头簪的习俗就源于对祖先的崇拜。
黎族骨器制作以砍法为主,也有刮削法。大部分骨器是素面的,一般不加修饰,只有润方言和部分哈方言的黎族人的头饰骨簪,以动物骨骼作为载体的雕刻艺术形式,是黎族骨器中的珍品,也是黎族造型艺术中的精品。利用动物骨骼制作生产生活用具是当地男性必备的生活技能。擅长雕刻精美女性发饰品骨簪的男子,可以将骨簪作为赠送意中人的定情信物。
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较为复杂,以雕花人形骨簪为例,其制作工序为洗刷去脂、晾晒、截料、修整成型、磨制、绘图、钻孔或雕刻、装饰或着色。制成的骨簪以阴刻为主,阴刻、阳刻相间,图案分为三部分:顶端部分为人尜顶上佩戴的高帽或高盘的发结,边沿打孔,系上珠串、铃铛和流苏作为装饰。中间部分为侧脸戴帽首领形象(分单人头像和双人头像),人像突出脸部特征:浓眉厉眼,鼻如鹰钩,须似卷浪,气宇非凡。身体部分相对较小,比例与头像相当,身着盔甲,腰佩宝剑,背着弓弩。末端是各种花卉果实、鱼、兽、虫类的花纹图案。骨器是人类继木器、石器发明之后的又一重要发明,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近代民族学调查,在海南岛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骨工艺。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传承人依托1个传习馆、3个传习所和传统工艺振兴与乡村振兴平台,通过举办技艺培训班的方式,不断拓展传承渠道,扎实推进该项目的保护工作。
黎族骨器制作技艺是黎族历史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古代骨器制作过程的活化石,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特征,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保护好黎族骨器制作技艺,对研究人类文明史和民族发展史、彰显民族智慧、实现文化认同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