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13 |
项目编号:Ⅷ-267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湖南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 |
保护单位:岳阳市君山区文化馆 |
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是我国黄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君山岛及许市镇等地。君山岛四面环水,岛上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君山银针茶色、香、味、形俱佳,采用“一芽一叶”历经摊晾、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复包、足火、精选等9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其中“九不采”和“双式闷黄”是确保君山银针芽身金黄、鲜醇爽口、回味悠长的重要保障。九不采,是指雨天不采、风霜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细瘦不采、不合尺寸不采,标准十分严格。双式闷黄,是指采用两次闷黄的发酵工艺,形成发酵程度≤50%且味醇耐泡、酵香持久、汤色明亮的黄茶产品,使茶叶在空气湿度的交融复合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品味。君山银针茶成品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内质毫香鲜嫩,叶底肥厚匀亮。因其茶叶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雅称为“金镶玉”;又因其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故名“君山银针”。此茶以“三起三落”的冲泡形态闻名,茶汤明净,呈杏黄色,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
君山银针茶生产历史悠久,始于唐,定于宋,兴于清。在清代被指定为贡品。历史上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主要依靠家族和师徒传承,传承体系较为完整,有清晰记载的传承谱系已至4代。位于君山岛的君山区生态茶园是该项目的主要传承场所。近年来,已逐步形成20余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型茶企,还衍生出各类茶馆千余所,直接从业人员万余人。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传承人主要通过企业生产实践、举办培训班、参与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学生体验茶事等手段,积极推进该项目的传承与传播。
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品鉴和饮用的知识与经验,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水乳交融,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此外,君山银针作为区域品牌,在传承与传播中国茶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