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18 |
项目编号:Ⅷ-272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四川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 |
保护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
川菜烹饪技艺是巴蜀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流布范围较广,核心区为现今的四川省和重庆市,辐射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海拔落差较大,多样的地形、良好的气候、密布的河流、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都江堰更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丰富优质的物产为川菜烹饪技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川菜烹饪技艺充分体现了巴蜀民众的饮食智慧。其核心技艺及表现形式有以下特点:一是选料广泛、严格,廉俭惜物。按照食物特性分档取料,注重时令和地域特色,善用边角余料。二是刀工精细、多变。按照烹调和成菜要求,选用不同刀法进行切割。三是保藏巧妙。合理运用酱腌风腊等方法保藏原料、增加风味,正如俗语所说:“没有腊肉香肠,就没有年味。”四是尚滋味、好辛香。川菜讲究清鲜醇浓并重、巧用麻辣,常见的复合味型有27种。辣椒入川后,川人将辣椒与花椒组合,调制出多层次的麻、辣味型,独创了麻辣、鱼香、怪味、红油等10种特色复合味型,满足了养生和味觉需求。五是烹饪多元、注重火候。常见烹饪法有50多种,擅长小炒、干煸、粉蒸、泡制等,尤其讲究急火短炒、火中取宝。
川菜烹饪技艺起源于商周时期,至清末成熟、定型,成为特色突出且较为完善的地方菜系。清末《成都通览》记载了1000多个川菜品种及众多烹饪技法、味型、饮食店铺等,是川菜成熟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川菜烹饪技艺通过家庭传承和专业厨师师带徒等方式心口相传,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川菜馆的数量和品质也得以不断提升,传承人队伍在不断壮大,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符号。
川菜烹饪技艺植根于巴蜀民众的日常生活,蕴含着天人合一和服食养生的哲学思想,其发展历程是巴蜀文化史和中国饮食发展的缩影,也反映了各地食俗的交流与融合。目前,川菜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交流传播的友好使者,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