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26 |
项目编号:Ⅷ-280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澳门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
保护单位:澳门旅游学院 |
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是以葡萄牙式烹调为基础,融汇非洲、印度、东南亚、中国广东地区以及澳门本地华人的烹调方式而形成的美食技艺,用该技艺炮制而成的菜色被称为“土生菜”。该项目主要流传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并随着当地土生葡人的迁居而逐步流传到其他国家。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南海北岸、珠江口西侧,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夏季多雨。自16世纪葡萄牙人来到澳门以后,东西文化交融并存,土生葡人文化传统在这里得以孕育并传承发展。
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融汇了欧亚非美食特点,菜品丰富,既变化多样,又有其专属风味,是当地节庆活动的必备美食。土生菜的烹调技巧主要有焖、烤、焗、炸、煏、炒、蒸等。常用食材有鸡肉、猪肉、牛肉、马铃薯、米粉,以及来自葡萄牙的马介休(腌制鳕鱼)、红豆、西洋腊肠和黑水榄等。部分菜色使用印度、东南亚等地的香料调味,如番红花、咖喱、丁香、肉桂、黄姜粉等,也使用中国的传统调味料,如八角、姜、葱、酱油、烧酒等。因受葡萄牙烹调方式影响,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注重红酒和白酒的运用,也常用洋葱和西红柿来烩制各种食材。甜品会用上大量鸡蛋和砂糖,故甜度较为浓厚。较具代表性的菜色有大杂烩、葡国鸡、免治肉、非洲鸡、咸虾酸子红烧猪肉等,还有马介休球、红酒提子蛋糕、虾多士等较受欢迎的咸甜食品。
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该技艺的传承人多为澳门土生葡人后裔和移居海外的土生葡人后代,早期主要由母亲传授给女儿,后来通过收录家庭菜谱的方式世代相传。目前,澳门旅游大学通过定期开设专业培训课程积极推进该项目的教育传承;成立于2007年的土生葡人美食联谊会则通过定期举办技艺培训和交流推广活动,积极促进该技艺的传承和传播。
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是新航路沿线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见证,也是澳门曾经作为东西方贸易中转站和商贸平台的例证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它为澳门这一“美食之都”提供了本地美食元素,在助力本地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