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540 |
项目编号:Ⅹ-166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云南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三多节,是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和农耕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目的,以祭祀、歌舞、赏花、野炊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手工技艺、庙市等诸多文化内容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是纳西族的标志性民俗节日。
“三多”是纳西语音译的人名,是传说中骁勇善战、扶危济困的英雄、纳西族心目中的圣山——玉龙雪山的化身,是纳西族和白、藏等各民族信仰的地域保护神。三多节习俗分布在玉龙雪山周边滇、川、藏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无量河流域的纳西族居住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有纳西、汉、白、藏等民族。海拔最高点在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该区域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是滇西北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和枢纽,又是中国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纳西族、藏族、白族文化的交融区,交通四通八达,文化特色鲜明。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玉龙雪山周边的纳西、白、藏等各族民众身着盛装,互相邀约,携带祭品、食品和炊具,自发前往三多庙过三多节。远离三多庙的纳西族村寨也要在当天备齐供品,或在野外、或在房前屋后祭献三多神,各自诉求心中愿景。三多节具有相对固定的祭祀礼仪流程,先由资深东巴主持祭典,唱诵《祭三多经》《祭圣日经》,尔后民众敬香许愿,祈求三多庇护。祭拜毕,人们成群结伴,前往玉峰寺万朵山茶院赏花。沿途路边、林中到处是对歌、打跳,野炊的民众。三多庙广场开展民族传统歌、舞、乐演出,开展民族手工艺品、生产生活用具、花草树木、民族服饰等庙市活动。夜晚,丽江街头、广场和山区村村寨寨都燃起篝火,载歌载舞,开展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三多节在东巴祭师、歌舞乐、手工技艺等传承人以及民众的自发参与下,一代代传承至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多节集中囊括了纳西族及区域内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成就,它展现了地域内纳西、白、藏等民族族际和睦的生动场景,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多节传统祭祀和礼仪活动凸显了“自然界养育了人”和“人与自然亲兄弟”的天人合一思想、万物平等的理念,体现了纳西族人民感恩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通过这个节日,人们不断传颂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的历史传统,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和桂生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纳西族 |
类别 民俗 |
项目编号 Ⅹ-166 |
项目名称 三多节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