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 |
项目编号:Ⅰ-1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民间文学 |
所属地区:贵州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
保护单位:清镇市文化馆 |
《簪汪传》是四印苗代代口耳相传,唱诵英雄先祖簪汪征战迁徙的史诗。由“无绕”(歌师)“宝冒”(掌坛师,必须是男性)用西部苗语“四印苗”支系土语,在“四印苗”婚丧嫁娶、建房和祭鼓节唱诵。“四印苗”因其妇女服饰上有四个类似于印章的纹样而得名,居住于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修文县、乌当区和观山湖区。
《簪汪传》一共约8000行,分10个章节。相传,生活在天朝的簪汪自幼在父亲蝾瑟蟒身边修炼,获得法力。长大后,蝾瑟蟒送他下凡历练。簪汪率众开疆拓土并与妹妹成婚,养育九男五女。之后,簪汪获得了最珍贵的宝物龙心,称王并定都于省聊,深得民心。簪汪原本与世无争,却屡遭黄龙、红龙率部侵犯。经过3次大战,簪汪夺回原有领地便不再恋战,归隐田园。此后,簪汪之女受骗,导致簪汪痛失宝物龙心。黄龙又对簪汪的儿子汪代发起战争,簪汪只得率九子及其部众撤离京城省聊,艰难迁徙,最后定居于贵州清镇、修文等地。2010年,《簪汪传》进入学者视野。其内容涵盖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兄妹成婚、生产生活和战争迁徙,想象力丰富,主要人物性格鲜明丰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唱诵时节奏简洁,旋律单纯,沉郁悲壮。
《簪汪传》中唱诵迁徙地域的内容具体翔实,文中出现的142个地名均能与今日的地名对应,是迄今所知的其他苗族古歌、史诗中所未有的。“四印苗”人认为先祖的魂魄聚在鼓中,为了祭祀英雄先祖簪汪和逝者,每隔12年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祭鼓节,所有人都要盛装参与。唯有此时,才能将《簪汪传》完整唱诵。目前传承《簪汪传》的“四印苗”群体主要是“无绕”和“宝冒”,以家族传承为主。现在能够追溯的宝冒家族习得于清代光绪年间。目前根据当地歌师家族老人的回忆整理出的家族传承谱系,主要有龙窝村王启光一系、谷当稗村的王发贵一系和中寨村的王国强一系。
《簪汪传》是“四印苗”关于民族本源的史诗,是研究“四印苗”的民族史、迁徙史、战争史的重要资料。它是“四印苗”人深入血脉的历史文化记忆,表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宇宙观和亲民的社会管理方式,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