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630 |
项目编号:Ⅱ-131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
保护单位:林芝市巴宜区文化和旅游局 |
工布扎念博咚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世代相传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巴宜区林芝镇、布久乡、米瑞乡、八一镇、鲁朗镇、更章乡、百巴镇等地,以鲁朗镇和米瑞乡集中。林芝市巴宜区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距自治区首府拉萨406公里,主要居住着藏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其中藏族占多数,主要为工布藏族。工布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形成了与工布扎念博咚相关的传统文化。
藏语中“念”的意思为悦耳好听,“扎念”即为声音悦耳的琴。扎念琴据传源于西藏自治区,具有久远的历史。它是藏族代表性传统乐器之一,在藏族居住区广为流传,特别是在西藏中部卫藏地区普遍盛行,是传统歌舞囊玛、堆谐、工布博等表演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藏族居住区各地的扎念在形制、弹奏方式、音乐风格、表演形式等方面各具特色,有六弦琴、七弦琴等种类,以六弦琴最为普遍。林芝市的工布扎念尺寸较小,琴身约80厘米,背面的菱形花纹比较密,称“丁格玛”,弹法多为三连音,节奏分明。它的弹唱与拉萨、日喀则拉孜一带的扎念定弦不同,定弦la、re、so,外弦为高音so。工布扎念博咚是歌、舞、乐综合的文化艺术,既可一人独奏也可众人弹唱,还可与工布博歌舞一起形成乐舞形式,表演形式活泼、生动,风格独特。
历史上,工布扎念博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得以延续。当地农牧群众能歌善舞,喜欢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广袤的草场上,用熟悉的工布扎念弹奏乐曲,载歌载舞。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其他传统表演艺术一样,工布扎念博咚也面临传承困境。目前,当地政府积极支持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开办培训班,教授扎念定调、指法、韵律、节奏、歌词,培养后继人才,传承队伍不断壮大。与此同时,还通过举办各种宣传展示活动,促进该项目的传播,鼓励更多的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传承保护工作。
扎念的乐声蕴含着浓厚的藏民族审美情趣与意蕴,是西藏音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工布扎念博咚是西藏林区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林区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发掘、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Ⅱ-131 |
项目名称 藏族扎木聂弹唱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