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884 |
项目编号:Ⅷ-101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
保护单位: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 |
泽帖尔编制技艺是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一种,流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泽当镇地处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千百年来,雪域高原一直有用羊毛编织氆氇、围裙、藏被等毛纺织品的习俗,泽贴尔为泽当本地的精品羊毛手工艺品,堪称西藏氆氇中的佳品。
泽贴尔从选料到编织工序都较为考究。编织泽贴尔必须用绵羊脖子下以及背上的上等细软毛,先用清澈的温水清洗,清洗时羊毛的根部在下、头部在上。清洗后进行晾晒,再分成若干份刷毛,使羊毛呈三角形。接下来进行捻线,粗捻时,用拇指和中指将线绕在木质纺锤上;细捻时,对捻好的经线进行两股线逆转,增加羊毛线的韧性。泽贴尔与其他氆氇编织上机编织有所不同,其编织机上的筘多达184—190根,要进行经纬双线、纬线单线编织,最后还要用大石压3至4天,方可染色。编织出来的泽贴尔质地柔软并有独特的斜纹花纹。
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生活在雅砻河谷(昌珠寺)。在长达30多年时间里,文成公主和她的随行人员把汉族先进文化和工艺陆续传播到藏地。泽帖尔的前身藏氆氇,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由吐蕃传统纺织技术和汉地先进纺织工艺结合而派生出来的纯手工羊毛纺织产品。公元14世纪中叶开始,泽帖尔编制技艺得到重视且逐步发展完善,流传至今。2008年,传承人自筹资金开办了乃东县民族泽帖尔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邀请老技工并招收青年开展泽帖尔传习活动,从传统的家庭传承拓展至合作社群体传承。同时,政府投入大量经费,帮助合作社建立新厂房及综合办公楼,添置新设备,助力泽帖尔编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泽帖尔编制技艺是山南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硕果。以此技艺制作的服饰,是山南服饰的突出代表,为研究西藏毛纺织工艺和传统服饰提供了实例。该项目在带动就业、助力群众就业增收方面成效显著,为乃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巴桑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藏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101 |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泽帖尔编制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101 |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 |
编号 Ⅷ-101 |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
编号 Ⅷ-101 |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昭觉县 |
编号 Ⅷ-101 |
项目名称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色达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