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933 |
项目编号:Ⅷ-150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福建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龙岩市 |
保护单位:漳平市文化馆 |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是我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流布于福建省漳平市及其周边区域。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该地处于南亚热带山地农业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78.1%的森林覆盖提供的肥厚腐殖层与红壤、黄壤形成特定的土层结构,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优厚的条件。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在继承了闽北、闽南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从“看天做青”到“看青做茶”,这些由茶农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贯穿着每一道工序。首先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决定采茶时机,根据阳光的强度决定晒茶的时长,从茶青的色泽变化、香气溢出程度,决定摇青、炒青等,“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成为漳平水仙茶制作的思想精髓。其次,要采用罕见的紧压茶的包装工艺,使茶便于使用、储存、运输。更为重要的是,紧压后的天然空隙,既能有效控制香气外溢,又使茶叶能较好地二次发酵,让有益菌的发酵更为全面。漳平水仙茶茶叶外形呈拐杖型,色泽乌绿带黄,呈“三节色”,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香气清高幽长,花香气息清雅。漳平水仙茶的冷、热茶风格迥异,热茶汤香气飘溢、回甘醇厚,冷茶汤鲜爽甘醇,别有风味。
清朝末年,双洋大会村茶农刘永发从建瓯水吉镇引进水仙茶苗种植,将闽北乌龙茶制作技艺与本地茶制作相互融合,创出漳平水仙茶制作工艺。水仙茶制作技艺始终以师带徒方式传承,刘永发除将技艺传承给子孙外,还传承给客家人邓观金,邓观金又传承给闽南人张旗生,目前已传承至第四代。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吸收了闽北、闽南乌龙茶的优点,对于研究我国茶叶制作工艺及茶文化的交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漳平水仙茶远销日本、东南亚,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还为闽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有力的佐证。目前,水仙茶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和致富产业,水仙茶技艺传承惠及近5万村民。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张兴裕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150 |
项目名称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龙岩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150 |
项目名称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安溪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