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176 |
项目编号:Ⅷ-196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
保护单位:乌拉特中旗文化馆 |
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是铜银器制作技艺的一种,主要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等地。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中、后三旗,其传承核心区为乌拉特中旗。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地处高原,地域辽阔,交通发达,优越的地域环境有利于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播。
乌拉特部落是蒙古族部落中的一支,“乌拉特”汉语意为“能工巧匠”。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以铜、银等贵金属为原材料,采用手工制作方法。该技艺的工序分为:熔化银水、浇铸毛坯、打叶出条拉丝、冲压出形、上胶版、錾花、焊接、打磨抛光、上翠点蓝等步骤。制作工具有铁砧、斧子、锤子、钳子、拉丝机、哈扎、拉扎、风箱或皮囊鼓风机、河日萨(溶炉)、多蕊油灯、焊条、坩埚、白矾、模具、制作木炭等。其制品主要分为饰品和生活用品两大类,饰品类有妇女头饰、手镯等,生活用品类包括蒙古刀、银碗、酒具、马具等,制品的范围十分广泛,与蒙古族民众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这些器物大方淳厚、精巧细致,讲究均衡、对称和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产生于明末清初。17世纪中叶,乌拉特部落西迁至阴山南北,经过300多年的演变,这一技艺逐渐成熟,形成了具有本部落特色的铜银器加工技艺,并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
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是乌拉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了丰富的蒙古族文化内涵。该技艺的传承与传播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地区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在增进民族友好交往,特别是在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巴图陶高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蒙古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196 |
项目名称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196 |
项目名称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朔州传统鎏金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
编号 Ⅷ-196 |
项目名称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湟中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