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971 |
项目编号:Ⅸ-11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医药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
保护单位:义乌市中医医院(义乌市中医医院医共体、义乌市朱丹溪中医院) |
朱丹溪中医药文化是在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的文化精神和医学成就基础上,经长期传承实践形成的一种内涵丰富、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文化体系。
朱震亨,出生于1281年,世居义乌赤岸镇,因其居所有条美丽的小溪,故名“丹溪”。他秉持“致知创新”的文化精神,倡导“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创立“滋阴学说”和气血痰郁“四伤学说”,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所创制的大补阴丸、越鞠丸、左金丸等名方,目前仍在临床广泛应用。朱丹溪弟子众多,第二代弟子赵良仁、戴思恭等,再传弟子王宾、刘纯等均有盛名,形成中医学术史上重要学派之一“丹溪学派”,在我国医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新安医学、吴门医派等中医流派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
朱丹溪中医药文化通过“丹溪学派”传承至今已历600多年,一直旺盛不衰,传人不断。朱丹溪中医药文化以义乌为中心,辐射全国,远播海外,对国内外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丹溪学派的理论、临床经验和方剂被编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教材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已经成为中医药从业者认可的基本理念和规范。运用丹溪中药炮制技艺所生产的外用疔疮膏、中药穴位敷贴等产品盛销于浙江、江西、北京等地,深受患者的好评。在浙江义乌、江西龙虎山等地区还建立供奉朱丹溪的庙殿,举办祭祀朱丹溪的民俗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民间信仰。义乌还有许多以“丹溪”命名的地名,并保存了丹溪墓、丹溪庙和丹溪殿,在此基础上建立丹溪文化园。1989年起,义乌市多次举办朱丹溪祭祀大典、国际丹溪中医药论坛、丹溪学说研讨会、丹溪养生文化节。此外,朱丹溪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传承人群体也对其发掘、整理、保护做了大量工作。
该遗产项目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涵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历史文物遗迹和民间习俗信仰等多个层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化、科研、医疗价值,在当下“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Ⅸ-11 |
项目名称 传统中医药文化(龙山药王医药文化) |
类型 传统医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 |
编号 Ⅸ-11 |
项目名称 传统中医药文化(宏济堂中医药文化) |
类型 传统医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 |
编号 Ⅸ-11 |
项目名称 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传统中药文化) |
类型 传统医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 |
编号 Ⅸ-11 |
项目名称 传统中医药文化(同济堂传统中药文化) |
类型 传统医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
编号 Ⅸ-11 |
项目名称 传统中医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 |
类型 传统医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编号 Ⅸ-11 |
项目名称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
类型 传统医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广州陈李济制药厂 |
编号 Ⅸ-11 |
项目名称 传统中医药文化(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 |
类型 传统医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
编号 Ⅸ-11 |
项目名称 传统中医药文化(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
类型 传统医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