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516 |
项目编号:Ⅹ-68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
保护单位:台州市椒江区送大暑船保护中心 |
“送大暑船”,是以椒江区葭沚街道一带渔村为中心区域举办的集送五圣仪式、民间文艺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体传承的民俗活动。活动枢纽是以五圣庙为核心的5个庙宇,涉及星光村、星明村、五洲村等多个村落,从农历四月开始到大暑日止,时间跨度长达3个月,参与民众十几万人次,除了台州本地,北至宁波、南到温州的百姓都会赶来。
台州市椒江区位于浙江省东部,葭沚街道地处台州湾南岸,为椒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农业发达,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充裕且雨热同季。每年7月-9月间,常有台风登陆,受涝、风灾等气象灾害频繁,在此期间当地居民举行送大暑船活动,以祈求送暑平安。关于送大暑船的文字记载至迟可追溯至清代,学者俞樾在《右台仙馆笔记》中详细记录了临海(其时椒江属临海)送大暑船的过程,“前大暑数日,大建道场。至大暑日,送之出海,听其所之,俗呼为大暑船。”
送大暑船具体内容分为建造大暑船、小暑节迎圣、请酒、大暑送船等环节。其中规模最大的活动主要在农历大暑节举办。在星光村几位威望高的老年人的指挥下,由数十位年轻力壮的村民从五圣庙中抬出制作好的大暑船,送往江边滩涂。送暑队伍沿街游行,用彩轿抬着“五圣”和地方神神像、神位,并沿路表演民间传统节目,如舞龙舞狮、卖糖担、抬阁、荡湖船、地戏等,数万信众香客沿路祀祷“送暑平安”。在江边设坛祭拜后,五圣神像被供奉到大暑船上的神龛之中,时辰一到,大暑船由一艘渔轮牵引至椒江出海口,在海洋之上焚烧。
“送大暑船”活动是二十四节气农耕文明和椒江地方(海洋)文化共生演化的载体,是二十四节气习俗在民间传承的有力见证。它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自觉参与,体现了当地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和智慧,寄寓了百姓“驱除邪祟,祈求平安”的愿望,反映了他们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希冀。它是台州湾地方民俗文化的活态集中呈现,不仅具有深厚的地域民间文化生态背景,广泛的民间参与性和辐射力,还具有凝聚族群、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现实意义。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梅源芒种开犁节)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花垣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安仁赶分社)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安仁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三门祭冬)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三门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石阡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班春劝农)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遂昌县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九华立春祭)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
编号 Ⅹ-68 |
项目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国农业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