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82)
机构
(0)
政策
(0)
资讯
(90)
清单
(7)
资源
(44)
学术
(35)
百科
(0)
其他
(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福建:围绕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大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2021.07.23
专题报道
记者从福建省文旅厅获悉,近年来福建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共有八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其中,南音、妈祖信俗、
中国剪纸
(漳浦、柘荣)、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闽南民居)、送王船习俗(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共五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
查看更多
整合与融合:一带一路视域下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1.05.10
论坛
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对树立中国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自 2013 年提出,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朋友圈”持续壮大。“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的“一通”,表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经贸之路,又是沟通文化、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遗的相关举措异曲同工。可以说,“一带一路”沿线...
查看更多
内蒙古举办线上剪纸精品展
2021.03.01
地方新闻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内蒙古剪纸学会、和林格尔剪纸学会春节、元宵节期间分四期在线上推出内蒙古剪纸精品展,共展出刘静兰、要红霞、段建珺、荣凤敏等50多名剪纸艺术家的作品120多件(套)。
中国剪纸
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尤其是明清以来以走西口、闯关东等形成的人口大迁徙和文化碰撞,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各自传衍又相互融渗,呈现出一种蔚为壮观...
查看更多
“非遗”绽放新色彩
2021.02.07
专题报道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绣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内,绣娘正在刺绣(摄影:武笑) “窗花一贴就是年要到了。”雁剪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里,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岩松的脸庞在剪纸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红润。 临近春节,张岩松忙着给亲戚朋友准备对联、窗花等年货。望着手里名为“喜鹊登梅”的窗花,她的思绪一下子回到童年。 “喜鹊鹊,喳喳喳,登上梅枝,喜事来……”每到腊月二十三,张岩松的家乡山西省忻州市代县聂营镇聂营村...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
中国剪纸
2020.12.25
专题报道
剪纸,是遍布于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者和功能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价值之大,都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相比的。剪纸是一门极简艺术,纸张在剪刀的每一次接触中改变自身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主体是中国亿万的劳动妇女群体,剪纸如同漫山遍野的野花,凭其朝气蓬勃的旺盛生命力,在人民的生活中年复一年的开放与生长,是一种民间自发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民间剪纸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旺盛...
查看更多
陈竟:论中国民间剪纸文化形态的生发
2020.12.14
论坛
【摘要】 从艺术形态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文化的研究不胜枚举,但从文化形态视角,具体地说,从非物质文化形态方面研究中国民间剪纸的尚不多见。本文首先从文化遗产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民间剪纸的特性,然后分析了中国民间剪纸文化形态生发的具体方面,尤其是社会环境、技术条件、信仰和观念、母胎艺术形式等,强调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形态学方面重审中国民间剪纸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间剪纸;文化形态;艺术形式 一&n...
查看更多
乔晓光:乡村传承人研究——社会与文化生态变革语境中的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2020.12.11
论坛
【摘要】 2004年
中国剪纸
申遗时,推出了22位来自民间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基层文化工作与剪纸社团共同活动的成果,也是高校非遗新学科社会参与的结果。民间社区文化自发传承的惯性,与社会化的文化变迁发展,构成了世纪交替之际的文化张力。乡村社会生态的变化削弱了文化自发传承方式的延续,我国非遗四级管理机制与传承人管理条例,为文化带来新的张力控制。代表性传承人关联着社区文化的传递,他们的生存状态成为非遗面向未来的一个预示...
查看更多
非遗知识课堂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化领域三个国际...
2020.02.29
非遗人在行动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系列,我们聊一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本系列共分为三篇,本文为第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不同文明的文化传统...
查看更多
非遗知识课堂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化领域三个国际...
2020.02.29
专题报道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系列,我们聊一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本系列共分为三篇,本文为第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不同文明的文化传统...
查看更多
非遗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02.17
专题报道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我印象中的刺绣就是这样:女子端正坐着,用绣针轻挑慢捻地细描着图案,一针一线在其间来回穿梭。绣出来的花鸟鱼虫,山水人间是女子的灵巧心思和寄情所在。 事实上,大部分人除了在小学课堂的手工课中歪歪扭扭的绣过一些不成样子的图案外,长大后再也没碰过绣针了。中国传统四大名绣,似乎也只存在于历史课本和旅游纪念品商店里。 如今,现代人的生活被忙碌...
查看更多
1
2
3
4
5
6
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