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洞经音乐(邛都洞经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邛都洞经音乐是以谈演、诵唱《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仪礼音乐,它受到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音乐特色。邛都洞经音乐以口传心授为主,在四川省西昌市每个乡场都分布有谈演洞经音乐的组织——隆善园、乐善园、达善园、孝忠园等。 据当地洞经会成员收藏的洞经文本记载,邛都洞经音乐明崇祯九年九月吉旦(1636年)已在礼州流行,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本地韩平初、周保正等人专程赴云南丽江宁蒗县白族坝学习洞经音乐,于...
查看更多
洞经音乐(文昌洞经古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梓潼县 洞经音乐主要流行于云南省的汉族、白族、纳西族群众中,它原是一种道教礼仪音乐,因以诵唱《大洞仙经》经文为主要内容而得名。其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每个流传地区都有独立成套的各类曲调,数量四十首至百余首不等。 文昌洞经古乐又称“洞经音乐”,是祭祀文昌帝君时演奏的一种民间音乐。它最早起源于南宋乾道年间梓潼县七曲山作为文昌祖庭的大庙,初时名为“檀炽钧音”,后因弹演《文昌大洞仙经》而改称“洞经古乐”。文昌洞经古乐流传...
查看更多
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六十二阔恩尔是哈萨克族民间器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冬布拉、库布孜、斯布孜额等哈萨克族传统
乐器
的独奏曲中,有一批特别优美抒情、悠扬婉转的乐曲,哈萨克人习惯将这些乐曲称为“六十二阔恩尔”。“六十二”和“阔恩尔”是中国哈萨克人心目中两个神圣的词汇,“阔恩尔”系古哈萨克语,专门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所以那些最深沉、最优美、最能打动人们心弦的音乐,哈萨克人就称之...
查看更多
土家族咚咚喹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龙山县 咚咚喹是土家族一种极其古老的簧管气鸣
乐器
,主要流传于湖南省龙山县等土家族聚居地区。从1994年5月在沅水湘西段贝丘遗址发现的两枚骨哨来看,它应当起源于65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只能吹一个音的骨哨演变为能吹两个音的鸟哨,最后终于形成三孔一筒音的咚咚喹。 咚咚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它以直径约1厘米的细竹尾为管体,长约10—14厘米,上端留节,在节下削簧凿孔,形成...
查看更多
洞箫音乐(高陵洞箫)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高陵县 高陵洞箫艺术是在继承民间传统管
乐器
演奏技巧的基础上,于清同治年间,通过胡学忠、胡道满两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吸纳秦腔、曲子、关中道情等姊妹艺术精华的部分而独创的洞箫演奏技法。 高陵洞箫技艺发祥地,是地处关中腹地的高陵县渭河以南的耿镇村。高陵洞箫艺术以“双音代唱、喉音、上腭音、颤音、滑音、打音”为主要演奏技巧。“双音代唱”吹奏法是把秦腔唱法的彩腔唱声和箫吹奏运气指法技巧巧妙融合在一起,然后注入箫管,使洞箫低...
查看更多
朝鲜族洞箫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珲春市 洞箫是中国朝鲜族的一种传统
乐器
,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每逢节日或乡村婚嫁寿诞典礼,中国朝鲜族人民都会有洞箫演奏。洞箫音色恬静、悠扬,具有淳厚长者及君子之风。19世纪末以来,延边的洞箫演奏家们先后创作了许多以“散调”即独奏曲为主的音乐作品,其中既有反映朝鲜族人民在封建统治和日寇疯狂掠夺下艰难生活的悲凉乐曲,又有表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意志的“希纳予”乐曲。新中国建立后,又出现了《伐木歌...
查看更多
朝鲜族洞箫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吉市 洞箫是中国朝鲜族的一种传统
乐器
,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每逢节日或乡村婚嫁寿诞典礼,中国朝鲜族人民都会有洞箫演奏。洞箫音色恬静、悠扬,具有淳厚长者及君子之风。19世纪末以来,延边的洞箫演奏家们先后创作了许多以“散调”即独奏曲为主的音乐作品,其中既有反映朝鲜族人民在封建统治和日寇疯狂掠夺下艰难生活的悲凉乐曲,又有表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意志的“希纳予”乐曲。新中国建立后,又出现了《伐木歌...
查看更多
锣鼓艺术(八音锣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音锣鼓是以锣鼓柜为流动舞台,演奏敲击、吹奏、拉弹
乐器
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流行于珠三角腹地、广府文化中心区域之一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八音锣鼓是明末清初年间,由广东海陆丰一带的西秦戏清唱班演化而来,清道光末年便在珠三角粤语地区流行。顺德八音锣鼓历史可追溯至清末,现存“鸣盛桐台”锣鼓柜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购置,当时已是旧货翻新。1912年至1949年,顺德八音锣鼓盛极一时,曾赴顺德大良、陈村等镇,以及广西、香港各地演出。 顺德八音锣鼓有吹打乐、唱八音...
查看更多
锣鼓艺术(老河口锣鼓架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河口锣鼓架子是流布于湖北省老河口市城区及周边乡镇的传统吹打乐。据传,锣鼓架子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由山西商人带入,几百年来经历代艺人不断加工润色,揉合本地民间音乐中一些优秀曲牌如【狗撕咬】【十样锦】【金枝令】等,形成了有老河口地方特色的锣鼓演奏艺术。 老河口锣鼓架子演奏须有鼓架1台,其他
乐器
包括唢呐、咭呐、曲笛、板鼓、大鼓、大钹、小钗、碰铃、当锣、马锣、大锣、小锣、木鱼、梆子等。演奏形式分行奏和堂奏两种。行奏主要在年节、庙会、婚庆、祭祖、扫墓等场合沿...
查看更多
锣鼓艺术(大铜器)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铜器是主要流布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及其周边县市的锣鼓艺术。其演奏活动遍布遂平县境内及邻近的西平、泌阳、舞阳、平顶山、漯河等市县。近些年来活动范围远至河南省各地,郑州、平顶山、开封、焦作、洛阳、南阳、信阳等地都留下了遂平大铜器队的足迹。遂平县在历史上是传统的农业县,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孕育、诞生了大铜器。遂平大铜器是我国古老打击
乐器
的典型代表,在遂平至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遂平大铜器表演分独立性和伴奏性两种。独立性表演主要用于祭祀、镇宅、祈福等...
查看更多
1
98
99
100
101
102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