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专题报道
“2019漆艺中国行”大篷车行动,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和正在筹备中的漆艺传承发展联盟发起。本次活动将征集漆艺传承发展联盟成员最具代表性的漆艺作品及产品,收集能够完整展现该漆艺项目工艺流程的材料、工具和图文资料。各条探访路线完成后,展品、实物及其他资料将汇集到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并在工作站召开总结大会。这些探访成果将用于支撑今年10月在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举办的全国漆艺邀请展...
查看更多
人物
摄影:赵梵汐 梅花大鼓是京津地区特有的鼓曲曲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是北京的旗人子弟票友创制的一种曲调,因其演唱时配有五种伴奏乐器,分别为鼓板、三弦、四胡、琵琶和扬琴,人们便以梅花的五个花瓣作为比喻,将其命名为“五音梅花调”。后经几代票友和艺人们的改良加工,到清末时,逐渐形成了以“梅花调”为主要曲调的梅花大鼓,作为一种固定形式的鼓曲曲种被广为传唱。 梅花大鼓主要分为“金派”和“花派”两个流派,“金派”梅花...
查看更多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专家评论文章选登(二)
论坛
2019年7月至8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在江苏昆山举办。此项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利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展现全国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激发戏曲剧种活力和戏曲院团潜力。活动持续38天,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2个剧种的35台、118个优秀剧节目在昆山轮番上演,其中大戏14台、小戏组台21台。本次...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阿诗玛》形成于撒尼人的歌唱和叙事生活中,成为撒尼人讲唱传统的核心。保护《阿诗玛》不只是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阿诗玛》,而是保护撒尼人生活传统中的《阿诗玛》,保护以《阿诗玛》为中心的撒尼人的活态的口头传统,保护与《阿诗玛》有关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构建撒尼人生活传统综合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进而推进新时代撒尼人《阿诗玛》生活传承的多样化面相。 关键词:《阿诗玛》;项目保护;讲唱传统;生活实践;文化记忆...
查看更多
论坛
内容摘要: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结构形态、体裁归属、使用范围、风格特色、社会功能、美学特征等要素成为历代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承人”作为传统音乐的活态载体,在以其为丰沃成长土壤的同时,也受限于目前的留存困境。本文所议者,先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及其分类说起,“传承人”的身份鉴定和他们在不同级别项目中居于的特殊地位以及在“非遗”保护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都与其紧密相关。笔者从传统音乐传承人认定与保护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传统、传承和...
查看更多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专家评论文章选登(一)
论坛
2019年7月至8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在江苏昆山举办。此项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利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展现全国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激发戏曲剧种活力和戏曲院团潜力。活动持续38天,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2个参演院团的35台、118个优秀剧节目在昆山轮番上演,其中大戏14台、小戏组台21台。本次...
查看更多
人物
田隆信表演土家族打溜子(摄影:彭梁心) 祝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一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把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弘扬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为采访田隆信老先生,我们驱车整整一天,终于到达了湘西小城——湖南龙山县。龙山,一块土家族同胞千百年来繁衍...
查看更多
论坛
陈连山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学术著作有《<山海经>学术史考论》《话说端午》《游戏》《中国神话传说》等;发表论文数十篇。2013年《<山海经>学术史考论》获中国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第11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2014年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演讲人:陈连山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 演讲时间:2019年7月 神话与神...
查看更多
人物
陈长林,1932年生,福建福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已发掘(打谱)《胡笳十八拍》等百余首琴曲,出版古琴文集、谱集(88曲)和DVD专辑(104曲)等,研制有古琴曲的电脑处理系统、古琴读谱奏乐显示等。 古琴文化的赓续与绵延,需要一代代人投入其间,需要不断有人为其注入新的时代意蕴和精神 大学时期由于生病暂时休学,我从发电专业转到新成立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1956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9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有关主管部门要求,要做好炎帝陵祭典等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挖掘这些项目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其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推动炎帝陵祭典项目更好发挥当代价值,7月24日至26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了炎帝陵祭典传承发展座谈会。来自四川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和相关协会的专家,非遗传承人以及各级文化和旅游部行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