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我国非遗项目分布广泛,就如万花齐放的大花园,美丽非遗竞相勃发。但同时,仍有许多非遗项目濒临失传,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维护文化多样化。美丽非遗是美丽中国的表情,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风情、独特魅力和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非遗让美丽中国更美丽。 美丽非遗塑造美丽心灵。非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非遗所展示的都是美的形式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黄河川流不息千万年,流淌着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就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非遗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精神内涵、实践活力和时代价值,应该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承担重要的当代使命。 丰富鲜活的黄河非遗 截至目前,在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黄河流域9省有919项,约占全国的30%,且涵盖我国非遗的十大门类。这...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特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予以综合探讨,既关乎学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实践问题。从时间性上来说,应尊重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贴近民众当下生活,在当代生活时间中维护传统的连续性;从空间性上而言,应基于文化空间的完整性、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而划定合理边界,并鼓励在维护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交流互鉴。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是人,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题中,在国际社会制定公共政策并付诸实践的框架内,需要探讨评估的建设和实践问题。通过进一步阐释评估的范畴、原则、标准以及评估的制度建设、机构人员分工等,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机制建设构想与思考。 评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基础性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6月修正的《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中,17次直接提及“评估”要求,包含遴选标准评估、援助评估、申报资料评估、保护计...
查看更多
要闻
2020年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发布《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发布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被评为“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入选案例清单如下,案例详情将通过《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和渠道陆续向社会公布。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发布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为传承弘扬二十四节气及节庆文化,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学术繁荣,定于2020年9月22日举办“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弘扬节气文化,促进合作交流。 二、会议内容 交流研讨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农事生产、人们生活和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具体包括: 1.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研究; 2.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
查看更多
主会场活动
图1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海报 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首度尝试开展“云游非遗”全线上推广活动。本次活动重头戏 “云游非遗·影像展”将于6月8日全面启动,持续至6月14日。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酷狗、微博在内的8大网络平台承办,将集中展播各类优秀非遗影像资源,全网联动,线上呈现,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1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海报 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首度尝试开展“云游非遗”全线上推广活动。本次活动重头戏 “云游非遗·影像展”将于6月8日全面启动,持续至6月14日。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酷狗、微博在内的8大网络平台承办,将集中展播各类优秀非遗影像资源,全网联动,线上呈现,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
查看更多
论坛
主讲人: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出版有《艺术当代性论评》《汇真集》等,主编有《昆曲艺术大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曾两次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现为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顾问,中华艺文基金会理事长。 以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导读:提起“手艺”,很难与“潮”字相联系,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它是陈旧且耗时费力的。特别是被机器生产大规模替代后,不少老手艺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近年来,社会对传统手艺的关注度渐渐升温,当传统手艺与“国潮”相互碰撞,古老非遗与现代设计互相交织,竟开辟出一方手艺匠人的新天地。 设计+创意,为“国潮手艺”插上双翼 “国”是老手艺的魂,“潮”是不安分的心。 新一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正积极地用他们的双手,为“老手艺”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