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演绎节气文化之美
2022.04.02
专题报道
浙江卫视“中国好时节”系列晚会春分篇中的舞蹈《春茶意暖》剧照 出品方供图 浙江卫视“中国好时节”系列晚会春分篇中的舞蹈《盼春织》剧照 出品方供图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节气文化。歌舞融入山水、穿越古今时空、融合流行元素……多档节目各显神通,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节目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挖节气文化内涵,为观众奉上了一道又一道充实有趣的文化...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
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2022.03.31
节气资讯
二十四节气
,记录了物候,人们也习惯按照节气安排农活。新华社发 节气与天文观测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春分刚过,清明将至。在
二十四节气
的循环往复中,时光荏苒。从夏朝到周朝逐渐建立起的
二十四节气
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中不仅包含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和服务了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今天的气象学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气象学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
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2022.03.31
论坛
二十四节气
,记录了物候,人们也习惯按照节气安排农活。新华社发 节气与天文观测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春分刚过,清明将至。在
二十四节气
的循环往复中,时光荏苒。从夏朝到周朝逐渐建立起的
二十四节气
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中不仅包含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和服务了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今天的气象学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气象学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
查看更多
内乡打春牛习俗
2022.03.23
节气名录
立春,是
二十四节气
里的第一个节气,民间称“打春”,内乡打春牛习俗是流行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世代传承的立春节气习俗。春季万物复苏,打春牛预示农耕活动的开始,有规劝农事、鼓励春耕的含义。2016年,
二十四节气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的核心文化空间内乡县衙博物馆为十个代表社区之一。 打春牛活动分为祭春、迎春、打春、闹春、送春等。立春前一日群众自发组织迎春队伍去先农坛祭拜春牛和芒神,并在附近田里耕地以祈丰年;立春日民众齐聚内乡县衙...
查看更多
梅源芒种开犁节
2022.03.23
节气名录
梅源芒种开犁节是浙江省云和县梅源山区农民在每年芒种期间启动夏耕的一项民俗活动,民间也叫“牛大王节”,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云和县西南崇头镇一带以梅竹村、下垟村为中心的18个村中。 梅源芒种开犁节的产生源起于当地久远的梯田垦殖历史和农耕生活方式,是畲汉两族共同传承的民俗活动。明洪武(1368-1398)起,云和为朝廷银矿重要产区,矿工群体也参与了梯田开垦。明末清初,畲民大量迁入,梯田耕作渐成规模。但开犁节习俗具体始于何时已难追溯。同治版《云和县...
查看更多
送大暑船
2022.03.23
节气名录
“送大暑船”是每年小暑到大暑节气以椒江葭沚一带渔村为中心区域举办的集送五圣仪式、民间文艺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体传承的民俗活动。活动枢纽是以五圣庙为核心的五个庙宇,涉及星光村、星明村、五洲村等村,从农历四月开始到大暑日止,时间跨度长达三个月,参与民众十几万人次,除了台州本地,北至宁波、南到温州的百姓都会赶来。 台州市椒江区位于浙江省东部,葭沚街道地处台州湾南岸,为椒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农业发达,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
查看更多
半山立夏习俗
2022.03.23
节气名录
立夏是
二十四节气
之一,代表夏季的开始。半山立夏习俗是杭州半山地区民众在立夏节气前后世代传承的系列送春迎夏民俗活动。这是他们协调地方生产生活节律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结晶,也表达了顺应天时、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立夏习俗传承地半山街道,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北部的皋亭山脉,距市中心约10公里,因境内的半山而得名。这里位于大运河南端、水陆交通便利。旧时,民众多种稻、养蚕,是典型的江南农耕文化聚集区。半山,原名“皋亭山”,南麓半山腰有娘娘庙,俗称“半山...
查看更多
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
2022.03.21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人观天察地、认知自然所创造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千百年的实践中,
二十四节气
铭刻于中国人的内心,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仅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且愈发完善、应用广泛。 有小满,没大满
二十四节气
如何命名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张勃认为,
二十四节气
的命名和排列,至少有3个特点。 第一,命名将时间流转...
查看更多
轻雷隐隐草木舒(
二十四节气
·惊蛰)
2022.03.21
节气资讯
3月5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惊蛰到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是
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变化的节气。从这一节气开始,气温回升较快,雨水增多。 春桃盛开二月节 天气渐暖,万物生长 “惊蛰”这一节气名本身就有一种让人“蓦然而惊”的动态感——“惊”是惊醒、惊动;“蛰”的本意是藏,动物藏于地下、洞中冬眠称为“入蛰”。古人认为,这一时节,春...
查看更多
轻雷隐隐草木舒(
二十四节气
·惊蛰)
2022.03.21
专题报道
3月5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惊蛰到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是
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变化的节气。从这一节气开始,气温回升较快,雨水增多。 春桃盛开二月节 天气渐暖,万物生长 “惊蛰”这一节气名本身就有一种让人“蓦然而惊”的动态感——“惊”是惊醒、惊动;“蛰”的本意是藏,动物藏于地下、洞中冬眠称为“入蛰”。古人认为,这一时节,春...
查看更多
1
24
25
26
27
28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