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呈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进行时态”
2024.06.13
要闻
非遗作品精彩绝伦令人连连赞叹,非遗街区集纳各地精品引观众驻足,纱幕投影呈现的经典片段与台上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各展芳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带徒展艺,展馆端午节假期照常开放并欢迎观众“把非遗带回家”……6月7日,“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简称“主题展”)一开幕就人气颇高。 作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点活动之一,主题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
丨谷雨:春尽夏将至 繁花似锦来
2024.04.19
专题报道
《谷雨牡丹》 尺寸:33x65cm 中国画 绢本设色(作者:丁鼎) (公历)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诗经》中说:“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雨是暮春的节气,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且稳定,所以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俗谚。在暮春时节,百花争艳,是万物灵动的好时光。 一、谷雨三候 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大寒:数九寒冬迎年至 烹茶守静待春来
2024.01.22
专题报道
(公历)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岁终,冬去春来,即将开始新的一年。
二十四节气
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
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
二十四节气
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小寒:风吹腊梅香 拥炉待茶烟
2024.01.09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
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
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
二十四节气
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2023年河南非遗十件大事
2024.01.02
专题报道
2023年,全省非遗工作队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非遗保护传承实践更加活跃,河南非遗绽放新的光彩。 一、黄河九省(区)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现场交流活动在三门峡举办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两届承担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牵头成立的黄河流域...
查看更多
安徽淮南活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3.12.29
专题报道
▲ 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锣鼓走进合肥 人防工程变身历史文化街区,淮南城市历史文化活态传承有了新表达。在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通过对1952年淮南建市时的城市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复原,淮南市打造了1952历史文化街区,使得老城市的格局得到延续,让市民和游客在街区里进行文化寻根。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
查看更多
浅论“
二十四节气
”普及图书的策划与出版
2023.12.25
论坛
“
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后逐渐流布中国全境,为多民族所共享,对我们的思维模式、审美倾向和情感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2016年,“
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出版业在促进“
二十四节气
”保护传承、提升文化自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
查看更多
“越韵遗音 续起芳华”绍兴词调抢救性保护成果展演圆满落幕
2023.12.25
地方新闻
12月22日,恰逢冬至,绍兴市文化馆水乡戏台内琴声阵阵、越韵悠扬。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绍兴小百花实验曲艺团协办的“越韵遗音 续起芳华”国遗绍兴词调保护成果展演圆满举行。绍兴莲花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兆海,绍兴摊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宋小青,绍兴市非遗专家吴双涛、彭尚松,绍兴派古琴艺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金少余等特邀专家出席活动。 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许金辉介...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冬至:茶香蓄暖度寒冬
2023.12.22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
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
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
二十四节气
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131期
2023.12.12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31期:2023年11月27日—12月10日 ❖1.2024—2025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名单发布 ❖2. 非遗系统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3. “国际公约与国内法规视域下的中国非遗学...
查看更多
1
3
4
5
6
7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