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3 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53)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6)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李扎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拉祜族,1943年生,云南普洱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牡帕密帕代表性
传承人
。李扎倮自幼生活在拉祜山乡,从小就非常喜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自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芦笙舞和拉祜族口述文学《牡帕密帕》的演唱。李扎倮的演唱多为大调式,一般由一个人演唱,随歌词的多少增减音节,重复演唱曲调直至唱完全部歌词,段尾常加入“拉祜”或“拉祜搓”作为结束。随后可以加念白,念白可以是刚演唱完的歌词或将要继续演唱的歌词。念白没有固定的句数,8句、16句或更多,视当时的演唱气氛...
查看更多
李扎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39年生,云南普洱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牡帕密帕代表性
传承人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民间流传最广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多在传统节日、宗教活动与婚丧嫁娶时演唱,完整地表演一遍需要三天三夜,对教育启蒙、传播民族精神及传授劳动技艺等具有重要作用。李扎戈自幼喜欢本民族文化,在跟随老艺人学习十多年后,能够完整演唱《牡帕密帕》,40岁时成为当地有名的歌手。李扎戈的演唱优美动听、生动活泼、扣人心弦,歌词通俗简练,演唱以字行腔,具有说唱特点。如今,在...
查看更多
曹明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阿昌族,1943年生,云南梁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遮帕麻和遮咪麻代表性
传承人
。《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梁河县阿昌族地区。诗中的主人公遮帕麻与遮咪麻是阿昌人传述的两位开辟神。该史诗充满了奇伟瑰丽的幻象﹐保留了阿昌族先民对天地形成﹑人类与万物起源的原始记忆﹐对研究阿昌族的历史、信仰与习俗均有重要价值。阿昌族将主持祭祀活动的人称为“活袍”,活袍是《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主要代表性
传承人
和传播者,是阿昌族宗教、礼仪、道德的化身...
查看更多
王明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39年生,2010年去世,贵州黄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古歌代表性
传承人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古歌的创作与传承只能口口相传。传承古歌的方式也较严谨,有祖先传授、家庭传授、师徒传授、自学等几种。王明芝5岁起随母亲与祖母学习苗族古歌,30岁后成为歌师。成为歌师之后不仅亲传于儿女,还培养了苗族年轻歌手八十多名。经她指点的歌手多次在古陇九月芦笙会、飞云崖“四月八”等大型集会的比赛中获得佳绩。除了苗族古歌,王明芝还能演唱大...
查看更多
龙通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36年生,贵州黄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古歌代表性
传承人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与万物的起源、初民时期的大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可谓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歌传唱起到了传承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功能。演唱古歌有着严格的禁忌,只有在祭祖、婚丧、亲友聚会和节庆等重大场合才能演唱,演唱者多为年长的巫师与歌手。龙通珍从...
查看更多
刘永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36年生,贵州台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古歌代表性
传承人
。刘永洪自少年起随母学艺,在社会生活实践和与其他歌师的相互学习中逐渐汲取了苗族古歌的精华,至18岁时已掌握了大量的歌谣,30岁就熟练掌握了苗族创世史诗(共12部古歌)及劳动生活歌、开亲歌、爱情叙事诗“仰欧瑟歌”“曲艺嘎百福情歌”等。刘永洪的唱腔深邃低回,古风盎然。他在歌场上的精彩对答颇得乡人好评。多年来,刘永洪在大小酒宴上对歌、在茶余饭后说唱交流数千场次,他的《开天辟地...
查看更多
王安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35年生,2010年去世,贵州台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古歌代表性
传承人
。1968年,王安江开始学习苗族古歌,通过刻苦学习,佐以嗓音与记忆力的先天优势,形成了深情婉转、优美流畅的唱腔特点,具有明显的古风遗韵。他演唱的古歌语言生动,概括性强,富于哲理,耐人寻味。其内容多为酒宴上的对唱、劳动生活中的说唱以及茶余饭后的交流传唱。在数十年的表演与传授过程中,王安江深受苗族同胞尊重和好评。在演唱、传承的同时,王安江共搜集整理苗族古歌12...
查看更多
奥耶康吉演唱方式
2013.12.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边远地区,奥耶康吉双声部演唱方式由两名或多名(男或女)歌手表演,他们使用的嗓音颤音技巧非常独特。领唱者的演唱气息有多长,每首歌曲持续的时间就有多长。旋律的基础有限,大多是半音阶的曲调,而歌词主题丰富多样,从爱情到政治以及当前的社会问题,范围很广。奥耶康吉的保存流传归功于当地的
传承人
组织,他们坚持传播这些技巧和知识,在克罗地亚和世界各地的节日里代表他们的村庄演唱。尽管传统上奥耶康吉是口头传承的,而现在,地方的民间艺术团体内部的、有组...
查看更多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013.12.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 中国将其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作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项目提出,其申报描述如下: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发展于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它使具备水密隔舱的海轮建造成为可能。如果航行途中一两个船舱偶然受损,海水不会涌进其他船舱,而船也会继续漂浮。帆船主要由樟木、松木和杉木制成,并通过传统木匠工具的使用集装而成。这种帆船的制造需要应用的关键技术有:榫接、艌缝,分别指木板的槽舌接合,以及用苎麻、桐油、石灰...
查看更多
麦西热甫
2013.12.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 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民族中间,流传着麦西热甫。麦西热甫是维吾尔人民文化传统的最为重要的承载者。完整的麦西热甫活动包括一系列丰富的习俗和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民间艺术、杂技、口头文学、饮食及游戏。维吾尔木卡姆是此项活动中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它将歌唱、舞蹈和娱乐结合在了一起。麦西热甫既有“法庭”的作用,也是“课堂...
查看更多
1
344
345
346
347
34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