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06 星期六 农历七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74)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65)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4)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小康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如何创新发展
2021.11.11
论坛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作为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不仅使老少边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得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开辟了我国文化扶贫事业的新路径,体现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后,发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是要求也是需求,其中,政府高度重视是保证,培育特色品牌是目标,培养带头人是根本,讲好脱贫故事是重点,拓展销售渠道是关键,广泛宣传引导是支撑。 2017年5月文化部印发的《“十三五...
查看更多
依武而传:广东醒狮的武术性传统及其城乡传承
2021.11.04
论坛
【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之所以形塑武术性传统,源于宋代以后武技型狮舞的南传与民间化。清代禁教抑武时期,广东习武群体以寓武于狮的方式延续尚武传统。清末民初以后,醒狮背负唤醒国家国民之使命,因能展示尚武精神而获得承认。以广东佛山为中心,依托文献梳理、田野访谈进一步分层考察可见:清代至民国时期,城镇、乡村的醒狮传承具有不同形貌。前者依托行会、武馆狮会以及寻求互助的手工行业劳动者而持续传承;而后者不管是依凭武馆拳社还是仰仗“迷童...
查看更多
现代文创与年画非遗传承的策略研究
2021.11.03
论坛
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做工精致、意蕴悠长,承载了中国人民驱邪避凶、祈福迎祥的质朴愿望。作为文化魅力深厚、艺术造诣精深的瑰宝,年画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民间艺术魅力的文化名片。在国家大力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下,以年画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瑰宝的处境却不乐观。在各种新潮文化、时尚文化、异域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阵营的年画艺术受到的关注极其有限。年青一代已很少有人了解年画制作具体的工艺手法,甚至...
查看更多
谭志湘:藏戏的文化基因与活态传承
2021.10.28
论坛
【摘要】藏戏是阿吉拉姆藏戏、安多藏戏、南木特藏戏等的总称,它历史悠久,艺术品格独特显著,是较早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戏曲剧种。时至今日,藏戏仍活跃于舞台之上,活跃于藏族同胞的生活之中,在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新剧目不断诞生,与时俱进,保创并举,形成活态传承的局面。从藏戏的诞生、演出状态、演出样式、艺术特质、剧目创作等方面探讨这一态势形成的过程,可见蕴含于藏戏之中的文化基因对这个剧种的稳定性与创新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查看更多
姚莉 田兆元:基于民俗叙事路径的“认同性经济”建构——以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侗族刺绣...
2021.10.27
论坛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文章从经济民俗学的视角,以锦屏县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侗族刺绣为考察对象,根据其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与民俗经济价值,以语言叙事、行为叙事、物象叙事、媒体叙事四种叙事类型为主线,探讨侗族刺绣的“认同性经济”建构路径,从而将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核心竞争力,促进非遗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认同性经济...
查看更多
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
2021.10.27
论坛
开栏的话: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作为资助我国文化艺术研究和培养相关人才的载体,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服务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为重点呈现我国文化艺术建设和旅游发展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研究成果,本报特开设“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推介”专栏,借助业内专家的学术力量,助力提升艺术学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增强艺术学学科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功能...
查看更多
非遗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湖南桑植白族杖鼓舞为例
2021.10.25
论坛
21世纪以来,我国通过组建机构、架构体系、颁布法规、设立节日、确定项目、确认代表性
传承人
等举措, 在非遗保护的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民族认同感得以增强,民众的文化权益与经济利益得以保障。简言之,非遗保护工作具有极强的文化治理意义与经济发展意义。 民族民间舞蹈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理解与分析非遗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现状与机制,有利于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性。笔者以湖南桑植白族杖...
查看更多
朝戈金:非遗保护:从“纸上”到“指尖”的淘宝路
2021.10.20
论坛
朝戈金肖像照 本人供图 专家简介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著作、论文、编著、译著、译文百种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多种文字发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记者 陈映其:清...
查看更多
发展新疆非遗文化 推进文化润疆工程
2021.10.19
论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一项重要推进政策文件,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情感,维系着国家的重要基础...
查看更多
高丙中:非遗学的建设与新文科的探索
2021.10.14
论坛
【摘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亟需性和重要性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或在语言上更简洁的“非遗学”从三两个专家的提倡变成了基于较大共识的学科体系建设议题。非遗学被定位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其前沿性一方面在于它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出来的非遗保护事业的新产物,另一方面在于它正以崭新的方式推动文化多样性条件下的人类文化认同;其交叉性既是学科演变的历史现象,也正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动能互换理论整合和方法创新而成为显学。 【关键词】文化遗...
查看更多
1
18
19
20
21
22
10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