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专题报道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采用的并不是鲜切花,而是手工绒线编结的花束,寓意着温暖、祥和,同时践行了可持续的理念,能够永久保存。而这种工艺,是上海市的一项非遗技艺,最近,记者探访了正在赶制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的编织团队,一朵朵美丽又永不凋谢的绒线花,是怎样编织出来的,一起来看。 “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上海市级传承人 励美丽:这是花束里面的月桂花,这个是杭州来的,就是我们这个花束是全国各地,最后汇总是在我们公司本部...
查看更多
要闻
1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启动仪式在北京首创咏园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启动。 春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我国与春节、元宵节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200多项,如龙舞、狮舞、年画、剪纸、抬阁、灯会、庙会等。每年春节、元宵节也是全国各社区、乡村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征求《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方案》意见的公告 为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文化和旅游厅结合实际制定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年)》。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在2022年1月11日前,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公示受理部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在山东入海,润泽了齐鲁大地,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塑造了山东人的精神品格。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世界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等景区享誉海内外。黄河入海口“黄蓝交汇”奇观,以及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野生鸟类等,这些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成为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近年来,山东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1年是河南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河南省非遗保护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体系建设,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总结2021年河南非遗保护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科学化发展,我们梳理了2021年河南非遗保护工作十件大事。 1.河南省12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22年1月5日,由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甘肃省2021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培训班在兰州市顺利开班。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线上出席了此次开班仪式并讲话。 开班仪式上,田苗对甘肃省近几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认可。他强调,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对传...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月5日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该厅近期正式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总体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黄河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基本建立,黄河非遗资源得到较完整发掘整理、归档和合理化保存,黄河非遗项目得到较好保护,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有效记录,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批黄河非遗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形成规模,顺利推进。 《规划》列举6项重点工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为市民正在参观青海非遗展览。(摄影:李江宁) 据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4日消息,日前,该厅完成青海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调查显示,青海省市(州)级和县(区)级非遗项目为补充的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项目涵盖非遗十大门类,总体布局较为合理,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占90%以上。 经调查统计,青海省现有四级非遗名录2361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160名,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88项(含6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省级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出青春风采 雕版印刷在直播平台上吸引成千上万年轻人观看,京剧脸谱图案印到腕表上,故宫文物变成新颖的文创形象……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广泛运用和精准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非遗,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 用丰富的表现形式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可以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年轻人关注非遗,渴望深入了解非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非遗传承人应主动作为,深入了解年轻...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规范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工作,鼓励和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着力培养好传承队伍,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共27条,有效期5年,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办法》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探索认定传承群体。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先行先试,将群体纳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范畴。同时,吸纳港澳地区传承人共建文化湾区。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