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9)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智化寺京音乐,坚守传统五百六十年
2009.10.12
专题报道
智化寺京音乐,坚守传统五百六十年 揭开“智化寺京音乐”神秘的面纱 笙管悠扬、锣鼓清越……初为优雅的《清江引》、后为神圣的《三皈赞》,回荡在首都图书馆“乡土课堂”讲座现场,声声震动着听众的心扉。这是“智化寺京音乐”在申请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成功后,首次揭开神秘高贵的面纱,走到京城普通百姓的身边。 一位年轻...
查看更多
西藏藏剧团:农牧民群众是藏戏生命 是承继意义所在
2009.10.12
专题报道
西藏藏剧团:农牧民群众是藏戏生命 是承继意义所在资料图片:8月1日,藏戏演员在清唱藏戏《朗萨雯波》选段。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资料图片:这是2008年8月21日拍摄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剧照。新华社记者 张善臣摄 一阵钹鼓响过之后,堆龙德庆县乃琼镇村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觉果节藏戏表演,那是对辛勤劳作的慰劳,也是对丰收的企盼。 华彩的服饰、粗犷的动作、宏大的气势,还有演员那响遏行云的雄浑之音,把八大藏戏之一《朗萨》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次埋...
查看更多
衡水内画 壶小乾坤大
2009.10.12
专题报道
衡水内画 壶小乾坤大衡水内画四季山水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在创作中 在衡水,有一个特殊名词――“画小瓶”,这是多年前当地人对内画鼻烟壶艺术的一个形象比喻。 内画为何物?“螺蛳壳里做道场,小瓶子里大文章。”冀派内画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王习三如是说。 内画生于鼻烟壶 提起内画,不得不说鼻烟。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解说员徐霞介绍,鼻烟具有明目提神活血的作用。吸鼻烟的习惯最先起源于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意大利人利玛...
查看更多
江苏无锡精微绣
传承人
将在德国献艺并将现场演示
2009.10.12
其他新闻
江苏无锡精微绣
传承人
将在德国献艺并将现场演示 新华网南京10月10日专电(记者 张展鹏)无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赵红育将应邀出席10月12日至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将现场演示无锡精微绣。 无锡刺绣艺术称为“精微绣”,根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无锡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刺绣服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赵红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首创“双面精微绣”,与一般双面绣相比,技术要求更高,在针、线、色、料上更严谨讲究,尤其在绣刺细部...
查看更多
走在世界“非遗”保护的前列
2009.10.12
其他新闻
走在世界“非遗”保护的前列 北京时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献给正在欢庆共和国六十华诞的中国人民一份大礼。 当天通过的76项“代表作名录”中,我国申报的包括中国书法、格萨尔、妈祖信俗等22项全部入围。一夜之间,中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
2009.10.12
其他新闻
22项列入“代表作名录” 3项列入“急需保护的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阿根廷的探戈舞、日本的雅乐、越南的北宁官贺民歌、中国的桑蚕丝织技艺等在内76个项目日前被宣布为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9月28日至10月2日于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申报的包括桑蚕丝织技艺、格萨尔、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史诗表...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的典范
2009.10.10
专题报道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的典范 一直以来,国际乐坛上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在中国偏僻的山区,发现了居然有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音乐”,它便是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为何能荣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侗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
查看更多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
2009.10.09
专题报道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壶宋代景德镇窑温酒壶元代景德镇表白釉戏曲瓷枕元代景德镇窑 青花环耳瓶元代青花釉里红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赐年号“景德”命名昌江边上的瓷器产地――――江西浮梁县昌南镇,景德镇的历史从此开创。 宋代,景德镇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烧制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出“光致茂美”的青白瓷,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并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工艺,在装烧工艺上先后采用了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
查看更多
闪耀绚丽光彩的徽州三雕
2009.10.09
专题报道
闪耀绚丽光彩的徽州三雕瓜瓞绵绵砖石雕 清 安徽省博物馆这是古民居门楼上的一块明代砖雕作品《吉祥如意图》。 徽派木雕《清明上河图》。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3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的工艺雕刻。徽州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到了清代,徽州雕刻更是日益细腻繁复...
查看更多
聊斋俚曲:明清俗曲活化石
2009.10.09
专题报道
聊斋俚曲:明清俗曲活化石 聊斋俚曲艺术团演出现场 蒲松龄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是与《聊斋志异》联系在一起的,但对于由他所创作的聊斋俚曲,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直到2006年,聊斋俚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蒲松龄自创聊斋俚曲 俚曲又称俗曲,是明清以来流行于城乡百姓阶层、社会影响深广的民间歌曲的泛称。在蒲松龄...
查看更多
1
574
575
576
577
578
63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