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9)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让工艺美术技艺薪火相传
2009.07.10
其他新闻
让工艺美术技艺薪火相传 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工艺美术相关院校毕业生走出校门,但是真正愿意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工作的人甚少,同时有传统工艺家族中的年轻人被新兴行业吸引而不愿师承祖上。那么,传统工艺该如何传承和发扬?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诞生了无数令人赞叹的工艺美术品,同时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工艺美术大师。近些年来,传统工艺后继乏人的状况已成为工艺美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据去年年底公布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调查显示,在我国764个传统...
查看更多
岭南古舞,复活的化石
2009.07.09
专题报道
岭南古舞,复活的化石 ○禾楼舞在文革期间中断,全凭傅志坤拼接、还原所有在世老艺人的记忆 ○这种岭南最远古的舞蹈,历经无数考验,却像化石一样保留着原初样貌 ○城里人没有故乡,而有禾楼舞的郁南人,终其一生都会感到生命的充盈 傩,一个就要变成生僻字的汉字。沈从文《边城》的主人公名叫“傩送”,湘西这片土地弥漫着的神秘气息,多少和傩戏、巫蛊这类事物有些关系。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岭南山林之中,有一种古舞和傩戏同样神秘久远。 面具狰狞,服饰奇特,动作...
查看更多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展成都国际非遗节获金奖
2009.07.09
其他新闻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展成都国际非遗节获金奖 “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场 本网讯 近日,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最高奖项――“太阳神鸟金奖”。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区...
查看更多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亮相澳门
2009.07.08
其他新闻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亮相澳门 应澳门文化局邀请,江苏省文化厅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组织苏州、常州、无锡、镇江、徐州、扬州、连云港、南京8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今年8月中旬至明年5月分批赴澳门举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记者昨天在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参展项目与时间已经排定,苏州是唯一派出两批代表的城市,将有4个非遗项目参与主题展示。 从2003年起,江苏省文化厅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博物院、苏州...
查看更多
成都:大手笔发展蜀绣
2009.07.07
其他新闻
成都:大手笔发展蜀绣 记者从成都市振兴蜀绣、共谋发展推进会获悉,成都市将通过扶持蜀绣
传承人
、建设蜀绣文化产业园、创新蜀绣产品等手段,打造蜀绣文化传承基地,加快蜀绣产业振兴步伐,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文化。 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但长期以来,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却不如苏绣、湘绣、粤绣。据了解,目前成都市仅有数家企业从事蜀绣的生产销售,面临着市场不大、发展不快、人才断档的窘境。此外,由于一些蜀...
查看更多
南京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2009.07.07
其他新闻
南京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7月7日上午,“我是小小
传承人
”夏令营活动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拉开帷幕,数十名非遗
传承人
和民间艺人将开设“非遗课堂”,手把手地教小学生们学习剪纸、泥塑、彩绘葫芦等民间绝活。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活化石”正从“深闺”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而学校课堂已经成为非遗传承的“主阵地”之一。 去年年初,南京十三中锁金村分校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白局演出”。徐春华、周慧琴和黄玲玲等白局艺...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黄山歙砚
2009.07.07
专题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黄山歙砚黄山歙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安徽站洪波、刘军,黄山台汪娜):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意思是中国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其中,砚因为材质珍贵、做工精良,更是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受到文人墨客的特别珍爱。在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有一种砚台叫歙砚,是中华四大砚品之一,至今已有1200百多年的历史,它因产于唐宋时期的歙州而得名。 目前,安徽黄山所开采...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的寻根之旅
2009.07.06
专题报道
蒙古族服饰的寻根之旅 2004年“蒙古服饰艺术”被文化部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40个试点项目之一。 2006年,自治区组织了田野调查组重点在区内调查,先后走访57个旗县,采录各种蒙古族服饰、配饰4000多件,拍摄照片8000多张,基本摸清了内蒙古境内蒙古族服饰艺术现状。 2007年,田野调查组又重点到区外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青海、甘肃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评选命名了首批19个蒙古族服饰艺术
传承人
、2名...
查看更多
肥东洋蛇灯玩成了“国家级”
2009.07.06
其他新闻
肥东洋蛇灯玩成了“国家级” 一个相传数百年的美丽传说,让一个极具民俗特色的民间传统活动在一座不起眼的小村落里一代代传承下来。2008年,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的洋蛇灯(如上图)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5月,大邵村的村民邵传富又入选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
。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邵传富表示一定要让有几百年历史的洋蛇灯继续传承下去。 说起前不久获得的这一殊荣,邵传富依然很激动,他觉得这个荣誉不属于他本人,而属于整个大邵村。玩洋蛇灯的民俗在邵氏家族中代...
查看更多
京西太平鼓:展示崭新阵容 激扬豪迈情怀
2009.07.06
专题报道
京西太平鼓:展示崭新阵容 激扬豪迈情怀 太平鼓是一种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故又称为“单皮鼓”。太平鼓在唐代已有,宋代谓之“打断”,明代民间称为“太平鼓”。 太平鼓在清末由京城传到京西门头沟地区,是为“京西太平鼓”,很快成为京西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的一种民间舞蹈。旧历除夕、灯节时候,京西百姓总会敲起太平鼓,唱起歌儿,翩翩起舞,以求“太平”之意。2006年5月,京西太平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沿袭几百年的传统文化习俗,在...
查看更多
1
582
583
584
585
586
63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