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专题报道
▲56岁的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在教14岁的徒弟玉米塔力·耶提库学习《玛纳斯》  (供图:受访者)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7月12日至15日在新疆考察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令新疆各族儿女备受鼓舞。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一代代非遗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湖南女书习俗传承人现场创作。 津派面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亚杰展示面塑技艺。 日前,2022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美术馆落幕,4.4万余人次观众来到现场,参观对口援疆19省市、新疆14个地州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9项独具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体验多彩非遗的魅力。 新疆非遗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记录了各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2年6月24日,嘉兴市工艺美术大师、海宁皮影戏影偶道具制作传人徐芦燕在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示自己的作品。 ▲2022年6月23日,海宁皮影艺术团团长沈凤娟在海宁南关厢皮影戏演艺中心影偶展示墙前讲解。(摄影:本报记者吴梦) 入伏后,江南夜晚暑气仍旧蒸腾。暮色四合,浙江海宁一处乡镇中心广场却人头攒动,一场皮影戏正在上演。 锣鼓齐奏,丝竹高鸣,三尺绢布后艺人指间方寸拨动...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祥云盛邀世界宾朋客商齐聚云南,非遗引人展示展销展演共谋发展。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于7月22日至24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本届旅游交易会以“智慧创新 共启未来——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71个参展国家及地区、261个独立展团齐聚云南省会昆明,共谋旅游发展大业。交易会期间,云南文化旅游招商签约文旅项目81个,协议金额1322.5亿元、银行协议...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8月11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会开班仪式在丽江举行。 据悉,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让非遗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进一步激发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促进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升,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了本次培训。在为期两天的学习过程中,除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类的传承人,其他八个门类的全省传承人代表将参加...
查看更多
要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在贵州省毕节黔西市化屋村,苗绣产业带头人杨文丽正带领着绣娘们精心制作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绿水青山、彩虹公路、墙壁上的山水画,相映成趣;大人孩童、三五成群、田间地头的嬉笑声,不绝于耳……在浙江省衢州市余东村,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这个以“中国第一农民画村”闻名的乡村,以农民画为底色,高标准建起了集展示、教育、旅游于一体的中国乡村美术馆:把村里的50多栋古民居统一收储改造,开发成农耕馆、竹编馆、绘画馆等研学空间;大力发展直播室、咖啡屋、餐饮馆、共享食堂等业态;与中小学合作,成立研学游公司,开设农事体验、非遗体验、农民画等研学课程。美丽了乡村...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2022年第13次厅务会精神,8月10至13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协办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丽江市举办。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草原上、在毡房里、在篝火旁、在舞台中,悠长的歌声穿越历史长河依然清晰可辨……《玛纳斯》《格萨(斯)尔》《江格尔》三大英雄史诗源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至今仍在多地广泛传唱、活态传承,散发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伟大史诗彰显伟大创造精神 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
查看更多
论坛
在我国,剪纸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见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在民间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民俗学研究范围广泛,兼具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属性;史学更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范畴,阐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规律。而当南京大学教授陈竟将剪纸放入民俗学与史学学科视野进行研究之后,便推出了他的学术力作——《中国民俗剪纸史》一书。 2007年8月,由陈竟撰写的20万字的《中国民俗剪纸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光阴荏苒,屈指数来已过14个春秋。出版同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