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生产性保护之路:坚持手工制作独特性来源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中,经济效益从来不应该是我们着眼和追求的目标,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会伤害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表演化和商业化倾向是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2月7日上午,北京正经历着一次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前来观看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的观众仍然络绎不绝、热气腾腾。展馆外的广场上,山东海阳盘石店镇薛家大秧歌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展...
查看更多
论坛
朝戈金: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六中全会解读之四     【嘉宾介绍】 朝戈金,男,蒙古族。法学(民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兼临时党委书记、研究员;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首席专...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无文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思罗正副  内容摘要: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从传统到现代,历经口头语言、实践记忆、实物图符、文字借用、传媒介质、网络空间等方式,在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或社会技术下它们存在着内在的调适机制。从文化遗产所有者的主体立场来考察,文化传承自我调适的能力和机制,是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调适、保存和延续的基础,因此以外力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和方案,应该充分考虑文化传承和遗产自身的调适规律。  关键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生产性保护急需政策护航 非遗企业盼望减负    2012年2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落下帷幕,188项非遗项目和近2000件展览实物让观众看到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取得的硕果。然而,在欣喜之余,记者发现非遗生产性保护目前也存在着诸多政策瓶颈,制约着非遗项目继续做大做强。  非遗企业盼望减负  “在前几年的调查中,传统手工艺企业税负最高的达到33.6%。”南京大学教授徐乙艺在非遗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上表示。在记者采访中,不少非遗项目...
查看更多
论坛
生产性保护:非遗的“自我造血”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织锦传习所云南建水紫陶生产作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体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生存智慧,乃至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中国非遗保护严格贯彻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存续状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了以下几种保护方式: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实践证明,这几种方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世界级非遗”黎锦两年抢救记 多形式传习织女  五指山番茅村,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黎锦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兰香(左)。  双面绣图案精美。  保亭甘什岭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全面展示黎族传统黎锦编织。  抢救“非遗”黎锦  国家“非遗”黎锦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容亚美。  2009年10月,黎锦染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政府在申报这一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时,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郑重承诺,保证使黎族的这一传统技...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利用平衡统一是关键 纳西古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旅游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但“非遗”资源的活态性、脆弱性、乡土性等特点,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应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原则。笔者认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实现“非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传承的良性互动,需处理好三种关系。    时间与空间相统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某一社区长期以来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为了发展旅游业,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和旅游业界强行改编传统文化,破...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汉文《大藏经》木质经版清洗保护启动   近七万块270多年前的木质经版将经过清洗重新付印。2月28日上午记者在《清敕修大藏经》清洗保护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大藏经进行保护的第一道工序——清洗经版。  《清敕修大藏经》一般称为“大藏经”,简称“龙藏”。其经版是我国保存至今唯一一套木板雕刻的汉文大藏经版,它是中国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经。全书不仅有佛教经典,还收录了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语录、史传和目录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之路 谁会是下一代传承人? 2月15日,河北省迁安市赵店子镇马古寺村郭宝(右)、陈海云(左)在演示皮影。2000年起,郭宝夫妇俩人开始探求钻研皮影雕刻技艺,发掘整理了几千种皮影造型,并成立了皮影传承工作室。冀东地区皮影已流传了上千年,已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胡琳泊摄葡萄常、面人彭、内画刘及景泰蓝工艺传承人黄小群等大师非遗项目20余种260余件艺术作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博览会上展出。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在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
查看更多
论坛
乔晓光:民间文脉的守护者陶 莹    1957年7月生于河北邢台。1982年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在为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委员会评委、2011年任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1986年开始,近二十年时间考...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