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5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初一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人应业根:一把锤子一片锡,敲敲打打过一生 应业根现场制作仙鹤的尾巴锡雕作品《龙凤吉祥》     耐用、朴实曾是人们对锡器制品的唯一印象,然而浙江永康市芝英镇有个老人,却用一双手、一把锤,伴随着缭绕于耳的叮当声,让锡器成为一种艺术品。他叫应业根,这个一辈子敲敲打打的打锡工匠、这个还肩负传承重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专注踏实”四个字告诉世人,锡雕艺术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也是不能被遗弃的。     锡雕     简介:锡雕是汉族传统雕塑艺术,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非遗”传承人杨光成:枫香染的守护者 杨光成在绘制枫香染图案。用清水漂洗印染品。对枫香染布艺进行浸染和晾晒。枫香染布艺。   一位61岁的老人,48年来不离不弃,默默地守护和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技艺——枫香染。  这位老人叫杨光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作品《牛油枫香染》曾获贵州十大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奖。  去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专访了杨光成,并拍摄了枫香染的精美制品和制作流程。同年,凤凰卫视拍摄的专题片《布依族“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四个中国人》的非遗故事引关注 农村文化存空白  吴亚顺千根村打扇鼓的妇女们。高喜业    近期,一本名为《四个中国人》的书引发关注。书中四个普通的中国人,既是农民,又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吕崇德在陕西华县演皮影,程宵春在浙江衢州打纸簾,高喜业在陕西榆林唱喜曲,池素英在河北赞皇跳扇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雷建军率领梁君健、焦瑞青等人,与这些传承人共同生活,记录其生存状态,呈现出了普通中国人的质朴与快乐。他们的行动不仅引发人们关注农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丝之光 绸之韵——中国的蚕丝织绣    丝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一片桑叶,一个蚕茧,再到一缕丝线,一幅绸缎,走过了数千年的光阴。细密的丝线,经纬纵横,把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和祖先的伟大智慧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代代相传。丝绸以其特有的细腻、光滑的质感和优秀的实用性,为中国的物质文明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向往。可以说,丝绸的性格,正是中国人的性格:温润、细腻、热情、浪漫、勤劳、智慧……通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木活字,活起来 ——瑞安不遗余力保护人类非遗 唐亦佳 顾国庆 最近,瑞安迎来了木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周年纪念日。 活字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毕?N于公元11世纪使用的是泥活字,13世纪,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在《农书》中详细作了介绍,这是有关木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文字记载。瑞安东源村王氏宗族的木活字印刷术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他们严守古法,世代相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3,非遗保护步伐更加稳健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勾起了人们对于珠算的回忆,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2013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在年末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回顾2013年,我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成绩喜人。2013年,是我国开启非遗保护工作的第10个年头,又恰逢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的链条不能断     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的佼佼者;他们责任重大,肩负着让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重焕生机的重任;面对物质和金钱的诱惑,他们选择了对传统最执著的坚守……如何让手中的传统技艺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得以发扬光大?“非遗”传承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我在跟时间赛跑    我出生在太行山区的襄垣县,14岁拜师学唱鼓书,一唱就是60多年。襄垣鼓书讲究拉、打、说、唱,一场表演可以用到十几种乐器,一个人最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走近非遗守护者 火药文化绝技传承陷入尴尬境地 高泽清老人在整理九莲灯记者 吴珊 摄12月1日,永川区陈食街道菜茵岩村,小朋友们对高泽清制作的“大月亮”很感兴趣。记者 吴珊 摄     陈食烟火架  陈食烟火架不仅融汇了传统的编扎、裱糊、彩绘、雕刻技艺,还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增加了皮影、木偶、杂耍、焰火、声、光等效果于一体的表演内容,而这一切的表演形式,仅源自一个“炮子”(冲天炮)和成百上千根的导火索(引线)。  整个烟火架均为手工制作,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梁平:遥看千年民间事 请到这里观“非遗”张亚飞 杨馨 梁平竹帘作品《溪山行旅图》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梁平木版年画《加官进爵》    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梁平县,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  目前,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5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列入重庆市级保护名录的有20个、县级保护名录的有86个。梁平已拥有国家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33名、县级传承人91名。  “保护、传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昔日“打鼓匠”今日成了“大明星”——记湖南常德“鼓书”的振兴之路  湖南常德鼓书艺人占洋和谭惠芳合演的孝鼓作品《西瓜的秘密》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中,湖南常德的收获不小,选送的两个孝鼓节目《传承》、《赈酒也烦恼》表现不俗,双双获得曲艺类群星奖,“鼓王擂台赛”活动获得项目类群星奖,常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袁学明也被命名为“群文之星”。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常德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近年来对“鼓书”艺术传承发展的持续投入和积极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