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4   星期六   农历四月廿七   
搜索
论坛
    传统戏剧在传承形态上具有较为突出的特征:一、团体性与个体性共有,但团体性尤显突出;二、技艺性与普及性共有,但技艺性尤显突出;三、艺术性与模式性(程式性)共有,但艺术性尤显突出;四、累代相积与时尚创造共有,但累代相积尤显突出;五、核心价值与俗世情怀共有,但核心价值尤显突出。五个特征成为戏曲剧种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基础,其内在的张力和矛盾造成了中国戏曲传承和发展的稳定性与脆弱性。“稳定性”即来自稳定的社会形态、文化价值、审美趣味;“脆弱性”即来自不断变...
查看更多
论坛
   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城镇化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大批农田消失,原住民流失,传统村落锐减;同时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习俗发生变化,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乡土文化传承链条断裂,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村风貌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
查看更多
论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景观,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与国际社会无缝对接的,机制化、体系化的文化建设的抓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梳理传统资源,继承历史遗产,开拓产业渠道,培植创新基点,凝聚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理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受益,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必须不...
查看更多
论坛
    手工艺文化产业重点在文化挖掘、整理、恢复、发展、传播,实现文化附加值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考虑,还有不能忘记的大目标是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一回事,做产业必然不能忘记文化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形势看,中国手工艺的产业化走出两种形式:一是纯生产型的文化企业,即通过将传统手工技艺与高新材料和高新技术的结合,加上现代创意设计和品牌运作,实现量产,打开国际化市场;二是体验型手工艺文化企业,即以传统手工艺生产线和老厂区为核心打造文化...
查看更多
人物
   见过姚惠芬的人,都说她很美,不是惊艳而是一种古典的温柔。在绣庄第一次见到姚惠芬,亲切感便扑面而来,她是笔者心中传统绣娘的样子,恬静、典雅。       在妈妈的绣花绷前长大       姚惠芬1961年出生在江苏苏州吴县一个叫东竹的小村子,当地是刺绣之乡。姚惠芬的家庭是典型的刺绣之家,她的奶奶和妈妈做刺绣,爷爷和爸爸都是从事刺绣稿件设计工作的。她从小在妈妈的绣花绷前长大,也亲眼目睹爷爷、爸爸帮周围的绣娘把绣坏或者弄脏的绣品上画一个小蝴蝶或小花瓣,让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是近10年出现的名词和学术术语,但是非遗作为“文化”与人类的文化同步而生、同步发展。在历史上非遗是文化经典的对象,也构成文学经典的一部分。当下非遗仍然可以成为经典,并且通过公众、文化人、政府的多方合力,以及学校教育等多种路径得以实现。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依据普遍化原则,非遗不是经典文化,它属于大众文化,体现的是民众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但是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草根文化”或“媚俗文化”。      至于非遗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将传统文明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缩小,熟人社会组织的人际关系、乡土生活培育的审美情趣、传统生产方式中滋养的文化传统,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种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提供的不仅是文化的符号和民族的记忆,更是文化自信的内在依据。因此,遗弃或保护,被动消亡或主动变革,不仅是非遗保护工作本身面临的困境,更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部于8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副司长介绍下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具体包括开展贯彻《非遗法》的执法检查、建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估制度和监测体系、加强非遗保护与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改进、鼓励非遗衍生品的开发,拓展与丰富非遗的主题及表现形式、支持举办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开展大规模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开展非遗抢救性保护成果的利用和传播、强调非遗环境和生态的整体保护、让非遗在当地得到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前,文化部召开季度例行发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成为焦点。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部将会尽快出台《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       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战略实施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据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首次超过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村落逐渐出现“空心”现象,无法找到继承者,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占祖国六分之一土地面积的新疆,民族众多,又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中外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在此并汇,形成了众多的文化现象。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十年过去,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走向了正轨,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普及化的展示     2005年12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让新疆的民族民间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受到世人的关注。那些散落在天山南北,带着泥土芬香的民间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