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0   星期日   农历六月廿六   
搜索
其他新闻
参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培训”的中外来宾观看晋江、漳州木偶戏表演 陈起拓摄   6月1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和网络中心、福建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培训”在泉州开幕,培训活动将持续至6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十多位非遗专家汇聚泉州,就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开展国际化、高层次的研讨。   非遗传承应该更多元...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6月16日,文化部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现场协调会议,统筹组织各试点院校在2015年暑期开展传统工艺项目培训工作。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   项兆伦说,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象征,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北京“煮雨山房”工作室里,年轻的雕版师傅正在刻版 传统雕版技艺所使用的工具种类繁多,拳刀、铲凿、木槌……各司其职     俯首、屏气、凝神,右手握刀,左手推行,这样的动作,陈义时已做了半个世纪。从14岁的少年,到68岁的老者,当年那个从扬州高旻寺里走出来的小学徒,现在已是雕版印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雕版里的老时光   与半公里外前门大栅栏的嘈杂扰攘不同,夏日午后的杨梅竹斜街飘荡着静谧悠闲的味道。这条自东北向西南倾斜的狭窄街道,曾...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开班典礼 2015年7月15日上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正式开班。本次培训对象是120位苏州地区刺绣和雕刻从业人员,其中有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8名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良、党委副书记曹雪明,以及相关系处领导、教师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特邀校外嘉宾有:江苏省文化馆副馆长,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鲁刚、江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靠近天安门的前门一带,历来是北京老字号的密集区,也是展示北京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京绣、中国结、面人等老北京的“非遗”技艺曾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向中外游客展示着京城文化的魅力。然而,随着近年来的城市改造,前门这些展示北京“非遗”技艺的店面逐渐被迫撤离,变得“无家可归”……   租金昂贵,不得不撤店搬离   记者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新建的金街购物广场的地下一层,见到蒋丽娟和她出售绣花鞋的摊位,这是她搬到金街广场开张的第一天。   “今天生意如何?”   “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台山佛教同产生、共兴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并形成了独特的形式,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五台山保留佛教音乐品种较全、使用广泛的寺庙之一“南山寺”。   始于五台山佛教开山分汉传和藏传两大类   刚刚踏进南山寺庙门,就听到吹奏乐器的声音,循声而去,一处僧房旁,一名年青僧人正手捧乐器面对着墙壁练习吹奏,他就是南山寺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江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名,其中2人已去世,在世的32人中,7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其中有的已丧失了传承能力,部分非遗项目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江西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丁跃为此郁结已久。     为了扭转困境,江西省文化厅近日启动了“非遗传承人关爱工程”,从经济、健康等方面为传承人提供保障与帮扶,并将保护非遗传承人相关内容写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实际上,在浙江、河北、湖北多省出台的非遗条例...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国办发〔2015〕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
查看更多
论坛
  《格萨尔》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代表着古代藏族和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传统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国际学术界将此称作“东方的《伊利亚特》”。但是随着民间说唱艺人的“人亡歌息”,口口相传的史诗传统也许会变成仅仅记录在纸上的干枯文字———   英雄史诗:民族精神的标本   “即使有那么一天,飞奔的野马变成枯木,洁白的羊群变成石头,雪山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江大河不再流淌,天上的星星不再闪烁,灿烂的太阳失去光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锡器,不仅蕴含传统文化之美,也是许多人儿时温馨的记忆。锡酒壶、锡水壶曾是许多人家必备的物什;行走于大街小巷,打着梆子、高声吆喝的锡匠曾是东北街头一景。机械化时代,人们逐渐被塑料、玻璃和不锈钢制品包围,传统的锡器和锡匠与生活渐行渐远,锡雕技艺更是面临失传的窘境。如今,东北能够掌握手工打制锡器技艺的人已十分少见,掌握“锡包玉”等锡雕绝活的人仅剩一人,他叫石岩。   一把锡壶需经上万次敲打   7月20日,锦州古塔区广西街一座老居民楼,不时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