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外专家齐聚济南 共议传统工艺振兴——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圆满落...
2016.09.23
其他新闻
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先生主持论坛参会领导、专家聆听报告人发言 本网讯 2016年9月21日至22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的“传统工艺振兴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论坛作为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学术板块的重要内容,以“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为议题,邀请与会者共同探讨传统工艺振兴的理念、路径、对策,交流分享近年来传统工艺...
查看更多
抢救性记录工程就是和时间赛跑
2016.09.26
论坛
抢救性记录拍摄现场(摄影:左宏) 1950年的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杨荫浏和曹安和带了一台当时可谓最先进的钢丝录音机,到江苏无锡找到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要给他录音。那时的阿炳因诸多不幸的遭遇已有3年不演奏了,乐器没有了,技术也已经生疏了。为了录音他坚持要先练习几天,3天后他演奏了《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阿炳听了录音,对自己的演奏并不满意,说需要再练习一段时间。于是便约定半年后再...
查看更多
西部文博会非遗传人“各显神通” 来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2016.09.26
专题报道
9月9日至12日,第八届西部文博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文博会上进行展演展示。广东舞狮、陕西老腔等精彩的演出及各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手工艺让西安市民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本届西部文博会专门设立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专区。25岁的贵州六盘水苗族姑娘熊兆美点亮蜡烛,用不同大小的刀蘸蜡后在布上作画。在她的刀下,《年年有鱼》、《鸟语花香》等传统蜡画精致呈现。熊兆美从小跟着外婆、妈妈画蜡画,传到她已经是第7代了,熊兆美是当地最年轻的蜡画传...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闭幕
2016.09.26
其他新闻
9月25日上午,历时五天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闭幕。本届博览会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展陈、演示、比赛、体验等形式,全面展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本届博览会共设中国非遗
传承人
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展、非遗精品展、传统工艺项目比赛、民歌大赛、传统工艺振兴...
查看更多
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工作地方经验
2016.09.26
论坛
记录的不仅是一招一式 河南抢救性记录执行团队编导 赵 倩 由于非遗项目的类别与特点不同,
传承人
的身体状况、表达能力、家庭环境也有差异,使得我们在做抢救性记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不同的问题。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些经验与思考。现以对撂石锁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人
沈少三的记录工作为例。 撂石锁是一种古老的武术项目,其花样动作有很多通俗形象的名称,像黑狗钻裆、片马腰穿等。沈少三的技艺特点之一是双人套花,也就是两个人在连续做几个花样动作之后再互传...
查看更多
“我们为非遗做直播”——记清华美院暑期非遗回访活动
2016.09.27
专题报道
龙宇(右一)在直播 “直播”是近两年的网络热词,越来越多的网络达人通过直播平台展现才艺、和网友分享好玩儿的故事或产品。那么,“直播”和“非遗”之间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个暑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做了这样的尝试。 “非遗进清华”的延伸 今年暑期,在文化部的倡导下,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延伸,清华美院非遗项目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非遗
传承人
回访活动。考察团兵分七路深入江浙、湘黔、川渝、陕冀等地的传统村落,寻访曾在清华...
查看更多
返本开新 融入生活——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综述
2016.09.28
专题报道
清华大学研培学员蜀绣作品《锦上云彩》(摄影:马婕)新疆哈密工作站的刺绣耳机本报记者(摄影:王学思)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研培学员作品《苏绣团扇》 (摄影: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观众在观赏传统工艺精品展 (摄影:王学思)观众体验皮影戏 (摄影: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服装T台秀现场 (摄影:赵冰心) 十二大重点板块,近千项国内外优秀非遗项目,1.5万件非遗作品,4.5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48万余人次到场参观,4000余万元的交易额……9月21日至25日...
查看更多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研培计划”成果展亮相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
2016.10.01
成果展示
9月21日,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内的全国57所院校集体亮相,参与国家包括*、新加坡、泰国、尼泊尔等,博览会上全面展示了14000件非遗作品,涉及非遗项目近千项。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也应邀参展,展出非遗成果。此次中国非遗博览会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旨在将传统工艺融入当代设计,使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查看更多
老戏曲 新魅力——湖北“戏曲进校园”成优秀文化传承“大课堂”
2016.10.08
专题报道
开学伊始,湖北孝感的学生们向戏曲演员学习基本动作。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艺苑新事·戏曲进校园】 开栏的话: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中。当古老戏曲与莘莘学子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从今日起,本网推出《艺苑新事·戏曲进校园》系列报道,展现“戏曲进校园...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遇恭王府
2016.10.17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支持设立的传统工艺工作站新作品日前亮相北京恭王府。身着民族刺绣时尚服装的模特在古宅大院的走秀,拉开了“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主题展的序幕。 今年3月起,文化部陆续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和高校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与当地
传承人
、企业和行业组织合作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间手工艺人的前提下,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
传承人
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扩大就业。目前,已经设立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贵州雷山等站...
查看更多
1
180
181
182
183
184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