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图1:黄先有  黄先有,研究生学历,副研究馆员,曾任职于安徽艺术学校、省庐州艺苑、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省艺术研究院,现任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一家砖雕企业,砖雕师在雕刻砖雕(4月24日摄)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一家砖雕企业,工人用临夏砖雕装饰建筑(4月23日摄)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一家砖雕企业,砖雕师在雕刻砖雕(4月24日摄)这是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一家砖雕企业拍摄的雕刻完成的砖雕作品(4月23日摄)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一家砖雕企业,一位砖雕师在雕刻砖雕作品(4月24日摄)  砖雕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时期的临夏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西藏“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双赢 文化传承有抓手 脱贫致富有路径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拥有数百项国家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的藏医藏药……但长期以来,许多“非遗”产品不被市场认可,使得传统技艺陷于传承困境。  2012年,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在西藏林芝市率先试点。这个项目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模式,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产品定位为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的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活力,有的甚至濒临消亡。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贯通融合,重新激发其生命力,近两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5年“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被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顺势而出。国家对于传统工艺保护和扶持的力度不断增加,在时代大势下,如何才能增强传统工艺行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寻找一条新生之道?“振兴传统工艺”要靠政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本周的关键词是传承。这周被艺术界热议的除了贝聿铭百岁生辰和辛迪·舍曼、克里·詹姆斯·马歇尔、大卫·阿贾耶三位艺术家登上“《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百人榜”外,还有不少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如“非遗进清华暨佛山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将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举行,“民间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校园”等活动。    日前,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对于非遗的传承,很多是依托于过...
查看更多
人物
莫让“绝活”变“绝唱”·关注传统工艺振兴走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美芳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迎面便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张美芳刺绣的《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柔韧至极的蚕丝却将金核子对撞爆发的强大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仅赢得李政道的充分认同,还被吴冠中等著名画家赞为“神品”。张美芳与物理学家李政道合作刺绣《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 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供图作为苏绣创新的领军人物,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张美芳对记者说,正是在李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4月30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州绣娘姚惠芬与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合作的一组8幅《骷髅幻戏图》历经近90天的创作,终于宣告完成。5月4日,姚惠芬就将带着这组传统非遗与当代艺术牵手的苏绣新作前往意大利,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是“艺术永生”,中国馆的主题则是“不息”。中国馆由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策展人,他将率汤南南、邬建安两位当代艺术家和汪天稳、姚惠芬两位非遗传人共同参展。传统非遗进入当代艺术殿堂,有网友认为这会不会变成“中...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凤立,广西南宁市人,一级演员。曾从事戏曲表演、戏曲理论的学习、研究,后任广西彩调剧团副团长...
查看更多
访谈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凤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孙绍波 画    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大世界,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成为了沪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阔别14年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一些现场表演更是邀请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然而,在观众们大饱眼福之余,我们也期待着大世界能够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中坚力量,李智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到大世界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作为一名曾经雕刻过巨幅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中所有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名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