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刘德奉,1963年生人,重庆市长寿区人,文学创作一级,现任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开幕式于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更登达吉向与会嘉宾介绍此次展出唐卡的作品艺术家们现场进行唐卡创作两代唐卡画师合作的三十米长卷唐卡作品2017年8月9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国医健康联盟联合主办的“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与更登达吉百余幅唐卡作品。  唐卡作为青海热贡艺术的代表,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夏吾才郎与更登达吉父子是热...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日前,历时10天、途经2300公里,由湖南省文化厅指导,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华晨宝马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7“BMW中国文化之旅”湖南非遗探访活动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探三湘秘境,生机盎然的精神家园”为主题,探访了湖南4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悉,本次探访活动从7月26日持续到8月4日,广泛邀请了非遗专家、文化专家、设计师、企业家,以两支探访车队,深入探访了湖南省11个市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湘南线以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戏剧为主...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非遗项目分成十大类别:传统美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其中,传统的剪纸、版画、年画、雕塑(竹、木、石雕等)等被归纳为非物质文遗产传统美术的范畴。这些传统美术是在农耕、畜牧业为主的社会时期,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求而自然衍生的传统艺术形式,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载体,反映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哈萨克族妇女展示她们的毡绣布绣作品    毡绣和布绣是哈萨克族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已流传几百年,具体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主要流传于新疆哈萨克族牧民聚居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北塔山牧场、奇台农场一带广为流传。    简单地说,毡绣和布绣就是在毡子或布面上绣制各种图案,是绽放在草原上的优秀传统民间技艺。2008年,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萨克族的居家必需品    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手工艺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好一朵美丽的“山茶花”——采茶戏保护传承需跨区域协作    采茶戏已传承300多年,被誉为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美丽的“山茶花”,主要分闽西闽北采茶戏、赣南客家采茶戏、粤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等。2006年,采茶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绽放的山茶花——全国采茶戏艺术展演”近日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举行,广东、江西两省六地剧团带来了精彩演出。其中,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演出的《牛背坡奇事》,是粤北采茶戏剧团...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8月12日下午,“魅力非遗——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夏令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体验”活动在北京开营。本次活动由文化部外联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市文化局、贵州省文化厅主办,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城区文委、天桥艺术中心、中国文化国际行社承办,来自10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24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在北京和贵州参加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谢金英、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庞微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郁治、上海合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8月11日,以“传承民族文化 筑梦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台湾青年学生沈阳夏令营非遗展演专场在辽宁省图书馆举办,100余名台湾青年学生参与活动。精彩纷呈的舞台展演和技艺展示,令来自宝岛台湾的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沈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羽轻,辽宁省图书馆馆长王筱雯,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宋晓冬、副院长王吉祥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是2017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惠民实事工程——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由辽宁省文...
查看更多
人物
杨华珍立秋刚过,北京还是暑热难耐。前门大街上,暑期旅行团队来来往往,熙熙攘攘。闹中有静,一家艺术中心格外引人注意。门口还有两位来自西藏的僧人,虔诚安静地拿着针绣着唐卡。“蜀地藏羌,钟灵毓秀——杨华珍作品展”正在这家艺术中心展出。杨华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国)会员,阿坝州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协会会长。这么多耀目的头衔。在采访杨华珍之前,记者脑中曾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为患有眼疾的“射箭提阳戏”第12代传人李大富向记者展示道具。(摄影:高志农)8月10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射箭乡龙江村三组62岁的李大富站在家门前,拿着提阳戏道具药王孙思邈的木制面具,仔细地擦拭着,66岁的刘成元则仔细查看将刚晒过的件件演出服装,叠好,放进道具箱……李大富与刘成元是“提阳戏”的留守老人,他俩每天一有空就拿出道具演练。“本来就只有16个人可以上台的,现在就我们两个人在家,其他的14个人都在外面打工。真怕提阳戏在自己手里失传啊!”李大富惆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