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于6月8日至14日在天津联合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已圆满结束。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此次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第一次将全国范围由国务院公布的迄今4批127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所包含的134个曲艺品种汇集起来进行展演,堪称有史以来我国曲艺界参与曲种数量最多的一次专业聚会。来自全国各地193个国家级曲艺类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人物
   卢锁忠在工作中    日前,卢锁忠刚参加完“中国甘肃民间艺术家赴俄罗斯专题交流展”,并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行的洮砚收藏仪式上,现场向中外嘉宾介绍了洮砚的历史。“洮砚生在乡野偏僻之地,大多数人听过却没见过,让洮砚走出甘肃,走出中国,这是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事。”卢锁忠表示。    卢锁忠的学艺生涯其实就是一部洮砚制作技艺的传承史。1968年,卢锁忠出生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儿时的卢锁忠经常随母亲去姥爷家,当看见姥爷、大舅把石头雕成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参观非遗大展的观众络绎不绝依文集团的传统民族服饰创意设计展示巴哈马驻华大使一家体验徽州竹刻非遗数字互动体验和非遗与教育展示区非遗传承人范正安表演“十不闲”技艺(摄影:王子维)紫檀雕刻作品《德胜门》小观众在现场体验京剧脸谱化妆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好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
查看更多
论坛
6月9日是我国的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据报道,非遗日期间,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在全国多地同步开展,共同诠释“非遗让生活更美好”。非遗是以非遗传承人为创造主体的,以文化产品为表现形式的,应用于生活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整体。我国目前进入联合国名录的非遗共有34项,包括中国活字印刷术、京剧、端午节等。经过多年的社会关注和公共讨论,在非遗保护中树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氛围大好,成绩有目共睹,但非遗传...
查看更多
要闻
6月14日,全国非遗曲艺周总结座谈会在天津举办(摄影:卢旭)6月14日,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天津圆满落幕并举办总结座谈会。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同志,参演的各省区市领队、保护单位代表、部分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等100余人与会。全国非遗曲艺周由文化和旅游部、天津市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承办,于6月7日至14日在天津举办。活动首次实现了全国127个曲艺类国家级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涉及193个保护单位、151位国家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9日,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堂报告厅,古渔雁民间故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则亭及拍摄团队与观众分享拍摄故事。(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提供)  “妈妈,电影里的爷爷在做什么?”    “他是非遗传承人,他守护着一门老艺术。”    “那我可以去当爷爷的徒弟么?”    “电影放完,你可以自己去问问那位爷爷。”    黑暗中,一个稚嫩的面孔看着电影中苍老的面容,与自己的母亲发生了上述的一段对话。6月9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启动了“年华易老,技·忆永存...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展映影片海报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提供)    30部精挑细选的影片,15场关于非遗影像制作、传播等方面的论坛,逾百位专家学者和影视作品制作人参与对话讨论,近3000名观众倾心欣赏……6月7日至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以下简称“影像展”)在山西省平遥县举行。    非遗影像作品掀起关注非遗保护的热潮    “此...
查看更多
人物
田彦兰在介绍自己的剪纸作品(摄影:吴艳)  最近,田彦兰都在忙着布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非遗展览馆。今年,宁夏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她希望这个展览馆能为之添彩。  40岁的田彦兰是国家级非遗回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随母学习剪纸,已有30余年艺术实践。在秉承家传的基础上,她不断尝试创新,使回族剪纸有了新的突破:由过去的单色剪纸发展到染色剪纸,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了回族剪纸的文化内涵和使用范围,其作品在当地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2006...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南京市话剧团创排话剧《杨仁山》在南京紫金大剧院首演。话剧《杨仁山》的故事发生地,位于南京新街口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却少有人知的淮海路35号金陵刻经处。这个有着150多年历史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    不忘赤子心  坚守文脉魂    金陵刻经处由杨仁山居士等人创办于1866年,是目前全国仅存的唯一一家刻经处。现拥有各类经版125318片、佛像版18种,是全国佛典图像刻版的总汇...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6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南京市话剧团创排话剧《杨仁山》在南京紫金大剧院首演。话剧《杨仁山》的故事发生地,位于南京新街口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却少有人知的淮海路35号金陵刻经处。这个有着150多年历史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    不忘赤子心  坚守文脉魂    金陵刻经处由杨仁山居士等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