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内蒙古耄耋非遗
传承人
曹纳木:保留民族独特风貌
2018.07.03
人物
非遗
传承人
曹纳木 受访者供图 摄 “以前的日子是论天过,现在是论秒的,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是没那么多时间了。”7月2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的曹纳木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鄂托克前旗见到曹纳木时,他正忙着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歌。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
查看更多
一次非遗
传承人
的“现场秀”——山东举办第五批省级代表性
传承人
现场评审
2018.07.04
专题报道
现场演唱山东梆子、四平调、两夹弦等经典唱腔,展示葫芦雕刻、内画、刻瓷等传统技艺,阐释不同项目的历史流变和传承保护经验、成果……近日,山东第五批省级代表性
传承人
现场评审在济南举行。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戏剧与传统舞蹈类等5个组别170名
传承人
参加“大考”,分享各自领域非遗保护、传承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
传承人
争相亮绝活 在传统技艺类评审现场,
传承人
们早早备好了风筝扎制、毛笔制作、葫芦雕刻等所需的工具,争相秀技亮艺。 在东昌葫芦...
查看更多
中国“三大史诗”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8.07.04
要闻
中国“三大史诗”——“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被誉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专家表示,在以民间为基础、以政府为后盾、以学界为智库的三重互动保护模式下,我国“三大史诗”保护工作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史诗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赓续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京举行了“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专家介绍说,中国少数民族口头史诗蕴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阔...
查看更多
中国“三大史诗”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8.07.04
10周年媒体报道
中国“三大史诗”——“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被誉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专家表示,在以民间为基础、以政府为后盾、以学界为智库的三重互动保护模式下,我国“三大史诗”保护工作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史诗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赓续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京举行了“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专家介绍说,中国少数民族口头史诗蕴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阔...
查看更多
陕西举办“研培计划”社火脸谱培训班
2018.07.05
地方新闻
日前,陕西省文化厅和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陕西第十期(社火脸谱)培训班。来自陕西17个区县的40多名社火脸谱相关技艺的
传承人
、从业者参加了培训。 据了解,本次培训为期一个月,学员主要为社火脸谱项目的各级代表性
传承人
,以社火脸谱为主要职业或家庭收入来源的手工艺人,以社火脸谱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小微企业、作坊、合作社的管理、研发或表演人员。据了解,此次培训旨在帮助学员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提高...
查看更多
旅游:为非遗注入新活力
2018.07.05
专题报道
平田村非遗项目体验点2018“浙江好腔调”演出现场在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入选项目位列全国第一。作为全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省,近年来,浙江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保护、开发及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浙江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传承的瑰宝。全域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新理念和新路径,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民宿里的非遗传承...
查看更多
李艳军:用永乐桃木雕刻美好人生
2018.07.06
人物
李艳军在工作室创作作品 王焕伟 摄头顶上一束长发,下巴上一缕胡子,枣红的棉质对襟上衣,配上深蓝色的中式裤子——李艳军的外表既文艺又新潮。李艳军,1976年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许湾村一个木雕世家,受祖父教诲,十岁习刀刻,因心灵手巧,功力早现。2006年便在永乐镇举办了“永乐桃木作品展”,2010年自办“芮城县永乐理天桃木雕刻坊”,2014年更名为“芮城县理天木雕文化研究所”。日前,李艳军被评为永乐桃木雕刻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人
。在李艳军不大的工作台上,摆满了...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发布
2018.07.09
要闻
嘉宾为优秀项目颁发参展证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推介会”6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云南的四季生产调、辽宁的古渔雁民间故事等2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工作被评为优秀项目。几位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
的到来令活动精彩纷呈,潘萨银花和小黄侗歌队演唱了侗族大歌《蝉之歌》和《祖公落寨》;巴德玛深情地演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北边的山梁》;牛玉亮为观众带来《绿水春山。百鸟争鸣》,展示了口技的绝活;秦梦雨和徒弟把昌黎地秧歌鲜明的舞蹈风格展...
查看更多
非遗传播:怎样凝聚关注的力量
2018.07.10
专题报道
图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新华社发)对非遗,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消费环境,让
传承人
有尊严、有收入,非遗才能重现活力和生机,才能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2018非遗传播专题研讨”,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共同为非遗传播“定弦定调”。理念:传承和传播“双轮驱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央视推出一台别开生面的“非遗公开课”:以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的...
查看更多
“活态传承”别样精彩——江苏省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创新发展纪实
2018.07.10
专题报道
参观人次由5年前的50多万增加到2017年的329万多,年均增加50多万人次;仅今年端午节小长假,观众流量就达到6.4万人次……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近年来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年11月,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开始对公众开放。这一举措,充分证明了南博人的勇气和创新意识,有力诠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要求,使一个传统博物馆实现了从文物的静态展陈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有机融合,完成了由“文物”到“人...
查看更多
1
285
286
287
288
289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