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58年生,新疆英吉沙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他是买买提明·萨吾尔大师的第三代传人,14岁开始随父亲学习土陶制作技艺,由于天资聪慧,不到半年时间,土陶烧制技艺便超过了许多成年人。为了提高技艺,他不断寻师学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土陶风格。他制作的土陶造型独特,技艺出众,尤其是素陶和琉璃陶的制作最具匠心。素陶经削、刮、粘接、镂刻图案等细加工,达到素而不贫的效果;琉璃陶则根据矿石不同比例配置后形成...
查看更多
孟树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生,陕西铜川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自幼随家人在家族作坊学习制陶,后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耀州窑陶瓷烧制是一项纯地方性的、古老且中断800年后又重新恢复的工艺,孟树锋进入铜川市陈炉陶瓷厂工作后,他研究恢复了耀州青瓷、铜川民间瓷,并培养了这两个瓷种的基本技术队伍。孟树锋创造了耀瓷制作的“两刀法”及“半刀泥”形式的雕、刻、刻花技艺,刀锋犀利、流畅奔放。他的陶瓷作品基础坚实...
查看更多
徐朝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生,浙江龙泉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于1956年进入龙泉瓷厂学艺,师从李怀德,从事龙泉青瓷恢复与研究工作。五十五年来,他在继承传统龙泉青瓷工艺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摸索,锐意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特点和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对器型的把握、工艺精细程度以及釉色的均匀薄厚、装饰手法、肌理纹理的处理上。他相继开发和发展了青瓷玲珑、薄胎青瓷、点缀纹片、露胎装饰等新工艺,得到陶瓷界的普...
查看更多
刘立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河北邯郸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磁州窑遗址博物馆馆长。刘立忠出身于陶瓷世家,是家族第四代传人。为了提高技艺,他博采众长,又拜师磁州窑著名手工艺人魏鸿彬门下。从艺四十余年,他一直致力于传统工艺的抢救与研究工作。经过他的整理与挖掘,传统磁州窑烧制的72道工序被完整地保存、延续下来,还有二十多项已经失传的装饰技艺也被恢复,如“色泥刻划装饰”“珍珠地装饰”“红绿彩工艺流程”等。多年来...
查看更多
苏清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2012年去世,福建德化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苏清河进入德化瓷厂雕塑组,师从苏勤明学习陶瓷工艺。他从事陶瓷工艺美术工作五十余载,先后在建阳、古田及德化东澄、宝美等瓷厂工作。他在继承德化瓷雕优秀艺术技巧上不断创新发展。1994年完成“莹玉红新瓷种”研发工作。莹玉红是明代享誉世界的稀有窑变瓷——孩儿红的变体,它瓷质细腻坚实,高洁无瑕,胎釉一体...
查看更多
李义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生,2009年去世,陕西澄城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李义仓自幼随叔父李书生在自家窑场学习碗窑技艺,18岁出师,最擅长铁锈花、青花瓷刻花技艺。铁锈花技艺历史悠久,他绘制的太阳花、鱼网纹图案依稀可见仰韶文化的风貌;大老碗上的刻字“福、寿、花、香”潇洒自如,风格豪放;“鱼戏莲”盘、“菊花开丰”撑盖、“苜蓿花”碗等均构思大胆、想象奇特。其作品色调柔和光润,图案以线条勾勒为主,所绘纹饰淋漓畅快、笔法简单...
查看更多
朱枫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5年生,2009年去世,江苏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南京云锦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枫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学习中国画传统技法,1954年加入南京云锦抢救与保护小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云锦艺术研究工作者,一直从事南京云锦图案、色彩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他对云锦工艺技术、设计风格、文化艺术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他总结了云锦配色艺术的特点,出版了关于云锦配...
查看更多
钱小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9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锦织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钱小萍1954年进入江苏省丝绸工业学校学习丝织专业,1957年进入苏州丝绸研究所从事丝绸织物设计和丝绸工艺研究工作,1966年起对宋锦进行挖掘和研究。从艺五十年间,她早期专注于丝绸新产品的设计和研究,后期着重于古代丝绸尤其是古代织锦的复制和研究。她研制成功多种丝绸新产品,如“花绒绸”“风羽绡”“浪花绉”;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成功复制了先秦、两汉、隋唐、明清...
查看更多
王金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于1956年入苏州市刺绣工艺美术社,师从沈金水学习缂丝,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他能正确分析各年代缂丝作品织造结构、风格、特征,继而对作品进行有效的技法定位、制线、染色、修补、复制。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缂丝新技法,首创缂丝全异“寿星图”。他于1965年成功复制的宋代缂丝名家沈子蕃《梅鹊图》被故宫博物院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收藏。1977年制...
查看更多
叶永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生,四川成都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叶永洲14岁到当时著名的蜀锦手工作坊“樊青云”号向老艺人樊青云学习蜀锦织造的传统技艺,包括挽花、丢梭等技能。三年学满出师后,仍留号上织锦;后去“熊车兴”号学习,师从熊车兴,1950年再次回到“樊青云”号工作。此后,虽历经时代变革,他始终没有中断过织锦。叶永洲继承了前辈大师们的优点,博采众长,练就了一身投梭的好本领,将拉花和投梭时容易出现的经纬线断裂现象大大降低,并开...
查看更多
1
423
424
425
426
427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