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魏国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1月生,天津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风筝魏”世家,自幼学习家传制作技艺,系统继承了“风筝魏”的制作技术。后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在全面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实践。设计制作的风筝兼顾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因此非常受人欢迎。曾获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颁发的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
查看更多
任星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1月生,河南省禹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钧瓷烧制技师。1966年随父亲任坚学习祖传钧瓷制作技艺。2004年自费筹建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复原再现了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钧瓷窑炉十余座,并全部恢复其烧成工艺。最突出的技艺特点是坚守钧瓷的传统烧制技艺,特别是宋代柴烧工艺。在祖传技艺的基础上,通过复原再现历代窑炉及其烧成规律,摸清并掌握了与传统柴烧工艺相适应的窑炉结构、釉料组方和烧成技艺。作品造型古朴典雅...
查看更多
孔相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2月生,河南省禹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钧瓷烧制技师。出身于钧瓷世家,师从父亲孔铁山,1978年开始从事钧瓷研制。经过多年努力,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式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胆汲取传统技艺精华,结合现代艺术,创作出了多种具有时代艺术特色的作品,《玉壶春》即为其代表作之一。致力于钧瓷釉料配方的研究,使失传多年的金斑釉、松石蓝、孔雀蓝、金绿、珍珠彩、礼花彩等多种釉色得以恢复。研制开发了星辰...
查看更多
苗长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8月生,河南省禹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钧瓷烧制技师。出身于钧瓷世家,在父亲苗锡锦的影响下酷爱钧瓷艺术,利用在西北轻工业学院(今陕西科技大学)所学的知识,成功破解了钧釉中“蚯蚓走泥纹”的形成机理和制作奥秘,并沿此线找到了古钧官窑烧制钧瓷的原料所在地,复制出了与宋钧官窑如出一辙的天青、月白、窑变葡萄紫等名贵釉色。其作品造型端庄素雅,自然窑变釉色浑然天成。除釉色外,还打破了“钧不过尺”的传统理念,使钧...
查看更多
陈扬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5月生,2013年6月去世,湖南省醴陵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5岁开始学习釉下五彩技艺,以工笔花卉见长,长期从事釉下彩瓷的工艺研究、艺术设计与教学工作,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印代画和以喷代画的技术革新。在传统的单线平填分水技法上探索总结出“薄施淡染”工艺,既保留传统勾填的特色,又形成了水润通透、沉静淡雅的个人风格,作品呈现“禅在花草中”的意境。开创的艺术境界,成为当今...
查看更多
吴为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8月生,广东省潮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枫溪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53年进入瓷厂,师从老艺人吴维松学习陶瓷彩绘。1960年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后到北京、上海、南京、敦煌等地博物馆研修学习,为其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从事陶瓷彩绘、造型和装饰设计,广泛吸收汉画像石的构图方式和西方现代派艺术风格,设计了大量釉下彩、陈设瓷等作品,作品以器型优美、线条柔和、色彩素雅著称,极具现代气息。一直以来,积极培养...
查看更多
陈文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2月生,广东省广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培锡,后又向其他广彩师傅学习颜料制作和烧制技艺,掌握了广彩烧制和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有很强的独立设计、创作能力,尤其善于吸收其他艺术元素,把书法艺术的用笔和线条运用到广彩艺术中,并融入西方工艺的风格,尝试应用摄影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方法来增强广彩的表现力。先后带徒授艺一百八十多人,其中不少弟子已自立门...
查看更多
白玛群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78年10月生,青海省囊谦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二级民间工艺师。2001年拜黑陶艺人扎旺老人为师,潜心学习古老的黑陶手工技艺,并一直在家乡制作黑陶手工艺品。打破藏族黑陶制造工艺历史上只将技艺传授给一个徒弟的老传统,向三十八个徒弟传授技艺,使这一古老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保护。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的中国陶器艺术终身成就奖。作品还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青海省博物馆...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维吾尔族,1965年7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棉纺织技艺(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师。14岁时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帕拉孜纺织,技艺娴熟,所用原料主要为毛、绒、棉、麻等,纺织仅靠一个小木架和一个刀形翻板,每天可织3米左右。在传承母亲的染色技艺的基础上,还结合实践,就地取材,广泛采用核桃皮、石榴皮、蒲公英以及戈壁滩常见的黑蜀葵和其他颜色的矿石粉印染织物,所织帕拉孜色泽艳丽,自然气息浓郁...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44年5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师。1958年至1960年期间,跟随师傅玉素甫·依米拉学习花毡制作技艺。熟练掌握维吾尔族花毡制作全套工序。所制花毡题材广泛,造型灵活多变,布局合理,线条清晰,表现细腻,色彩艳丽。多次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展览展示活动。致力于授徒传艺,组织培训五十余场次,培训学徒三百余人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